-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 第一节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第三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学人情化 第四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两汉经学神学化 第五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明理学哲理化 第六节 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清代实学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主导: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第一节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地 位 原 因 春秋 仁、礼、为政以德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战国 仁政、舍利取义 不被重视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 受压制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西汉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独尊 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经过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 魏晋南北 危机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宋明 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 复兴、重新确立正统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体系,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明清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其仁礼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孔丘)为代表,经典为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和《尚书》《礼记》《乐经》《春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出自《尚书》“予仁若考”,指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他以仁释礼,仁礼结合。“礼”首先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指伦理道德规范。从政治作用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从修养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看忠恕是为仁之道。“仁学”即“人学”,其特点:一是服务国家政治,二是植根血缘基础,三是强调伦理本位,四是重视主体能力,五是抑制个性欲望。 第三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学人情化 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孟子(孟轲)发展和完善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以德王天下”,反映出伦理本位的人本主义思想。其仁政学的内容:制民之产,保民而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他还以此区分“以力服人”的霸道和“以德服人”的王道。仁政学的基础是性善论,内容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追求礼义仁智,必须以义为荣,以利为耻。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荀子(荀况)将先秦儒学发展到新阶段,不仅承认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而且强调主体能动作用。这种对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弘扬,是中华民族刚健进取精神的反映。他从“性本恶”出发,认为经过学习和教化,“人皆可以为尧舜”。他主张“隆礼重法”,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不足以维护统治。 四、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仁的 思想 民本 思想 人性论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同 异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第五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明理学哲理化 1、周敦颐与宋明理学的发韧 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主要讨论“性与天道”。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描绘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宇宙生成模式,《易通》和《爱莲说》则阐述了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