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哥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哥文化”

思政.张鹏 2007214044 浅谈“哥文化” 一、哥文化的由来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上还流传着哥的传说”,这些句子多数人都已耳熟能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了。那么“哥”字到底是怎样泛滥开来的,下面我们展开道来。“哥”最初的走红,大致有这样一个传说:某天夜里,百度魔兽世界吧出现了一张吃面的图,注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此图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大家纷纷效仿,出现“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等等类似句式的句子。2009年7月开始,这样的句式开始攻占国内各大论坛,掌握了论坛的主流话语权,而钟爱以此句式回帖的人也被网友称为“寂寞党”。 “哥××的不是××,是寂寞”,这个看似无厘头的话语方式,成就了网络恶搞的新流行句式模板。任何一句平淡的句式,只要被网友们瞄上并进行模仿,立即显示出强大的爆发力。在网友的智慧下,寂寞句式急速发展,延伸出许多新句式,如“哥抽的是烟,吐出的是寂寞”、“醉的是人,不醉的是寂寞”,在模仿中开始彰显出某种或调侃或讽刺的态度,成为众多网友表达心情的一种流行方式。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是“哥”字诀走红的另一个经典句式。据传这句话的起源是猫扑大杂烩,是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该帖原文写道:“这个世界创造了哥,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更多地去崇拜、尊敬,同时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向往,人们常说人有了希望,生活才有了奔头,生命才活得更有价值。”帖子还告诫网友:“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 2009年“哥”字诀的娱乐方式,不仅造就了“寂寞党”,还建立了江湖门派,人称“春哥教”。在湖南卫视的“快乐传递”中,主持人向博爱卫生站里的人问好:“我们是湖南卫视的,你认识她(李宇春)吗?”对方脱口而出:“哦!春郭(春哥)!你好你好!”“信春哥,得永生。”“春哥纯爷们儿,铁血真汉子!”在许多网站论坛中,都不难发现类似的跟帖,而这样一句恶搞话语却慢慢促成了“春哥教”在网络世界的生根发芽。记者曾经询问过一个“春哥教”的忠实“信徒”:“‘信春哥’跟李宇春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该网友这样回答:“成为春哥教众的人,并非一定是喜欢或者讨厌李宇春,我们真正喜欢的是‘春哥’这个概念。”与之相关的是,“信春哥”的句式也迅速带来了新的模仿,尤其是当《快乐女声》再次发掘出又一位“哥”—“曾哥”,曾轶可之后。“信曾哥,不跑调”、“信曾弟,得奇迹”、“信曾妹,得富贵”、“信曾姐,流鼻血”。在2009年末,这种句式模仿曾让各大论坛沉浸在一片称兄道弟,呼姐道妹的认亲热潮中。 再到周立波年初在电视节目《壹周立波秀》录制现场,曾即兴演唱过《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我坡上刮过。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都是我的哥,我的哥……”台下观众笑出眼泪。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无论“春哥”还是“曾哥”,名声皆不敌无心插柳而红透网络的另一位“哥”—“犀利哥”。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宁波乞丐,因为一张照片的断章取义而“被走红”,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围观,更是无意中将“哥”概念发扬光大,在他之后,“雪碧哥”、“深邃哥”、“双刀哥”、“工地哥”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哥”熙熙攘攘。“哥”不仅成了一种潮流,更演变成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有网友还以《哥本传说》为名创作小说,其中一句话大概可以用来作为“哥文化”产生的注解—“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哥’,但迷恋‘哥’的人太多了,就开始出现了‘哥’。” 二、哥文化的表现 “哥坛”鼻祖 ——“传说哥”。 “传说哥”之所以能坐上第一把交椅,就是因为他真的只是一个传说,谁也没有在现实中见过他。其实,最初的“传说哥”只是魔兽争霸(DOTA)游戏里的一个火枪手,因为这个角色腿短跑不快,加上技能单一,玩此角色的人大都很菜。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传说哥”神乎其神的技术和神话般的故事才会被人津津乐道。而现在的“传说哥”含义已经被彻底地扩大化,用于代表那些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的对象。“传说哥”语录:我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始终有我的传说。 不是哥的哥 ——“春哥”与“曾哥”。 李宇春儿时的绰号叫“春哥”,此名号也随着她在超女海选中的晋级而响彻江湖。慢慢地,网民将“春哥”化身为了一种信念,各种可以代表的事物或理念,都可以联系上“春哥”。“春哥”是正义的化身,“春哥”的概念变得充满了任何可能。“春哥”语录:不要迷恋哥,哥其实是个女的(网友创作)。“曾哥”,2009年“快乐女声”舞台上,一位年仅19岁的女孩,用她那令人闻之战栗的歌声,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90后“非主流”的时代风采。曾轶可的迷人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