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宗教:历史与主题-移民、信仰与地方认同精选.pptVIP

华人宗教:历史与主题-移民、信仰与地方认同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人宗教:历史与主题-移民、信仰与地方认同精选

政大講座教授 李豐楙 一、宗教移動與信仰移植 1、「信仰移植」相較於「宗教移動」,後者乃針對制度化宗教的傳布,由於規劃較為妥善,既有組織也有計畫,其傳布行動較可預期。但是華人宗教向邊區或海外移動,則是順應移民群體的性質,因而出現多樣化的信仰移植類型。 一、宗教移動與信仰移植 2、在排除佛教或民間教派的傳布形式後,即可觀察民間所信仰的諸神-或可謂為一種「神道」,到底採取何種方式自由的傳播?這種「信仰移植」最能反映民眾的神道觀,較諸計畫性的「宗教移動」,更能體現移民與信仰的關聯性。 一、宗教移動與信仰移植 3、香港與澳門既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又與大陸的陸地相連相近,其「信仰移植」相較於臺灣或新馬地區,提供了一種同中有異的信仰模型,故可用於審識華人宗教在傳播上的不同型態。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1、研究動機:在香港黃大仙信仰的鼎盛,尤其黃大仙祠座落在一個移民匯集的社區中,為何能夠發展成功?梁、羅二人試圖將其置於香港難民移動的社會脈絡加以觀察,其間涉及中國近代的文化變亂、英國殖民政府的宗教政策與日本侵略的戰爭隂影(還可包括回歸前的社會疑慮)。故從信仰移植如何從不穩定而趨於穩定的過程,可以觀察一個信仰的形成所反映的社會心理需求。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2、黃大仙信仰的原型(本相):浙江金華地區的仙人黃初平如何傳播於廣東一帶?其間的傳播事蹟至今猶不能明,但西樵山稔崗村黃大仙廟(1901)的黃大仙信仰移植於香港,仍然遵循香火傳播的傳播模式,關鍵則是中服務的施薬模式。羅思的實地訪察有助於解決這個溯源問題,較早黃兆漢則依據葛洪《神仙傳》及相關方志解釋其神蹟來源。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3、黃大仙信仰從廣東到香港的早期變化:梁氏父子移居香港後,既移植西樵的黃大仙信仰,也採用同一施藥模式。在二十年代竹圍村難民的生活處境中,黃大仙的神仙神蹟配合中藥的服務,其「靈驗」事蹟的傳播,如抽籤與相士解籤,顯示難民在逃難的生存處境中有其心理需求,故奠定其移植成功的社會基礎。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4、從英殖民到日本侵佔期的變化:如何解決英殖民政府對於遷地的要求及捐款的疑慮?黃允畋的介入並配合東華三院的慈善活動,既解決了嗇色園的廟宇危機,卻也逐漸改變了黃大仙祠的性質,如施中藥、扶乩問事等,還包括對於相士攤位的管理方式;新主席在轉型其經營型態的過程中,也因個人信仰而將其導向三教信仰。所變動的是廟宇配置與經營方式,但黃大仙信仰本身則未曾改變,其神蹟仍維持廣東傳入的原本型態。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5、從難民庇護神「攀上」社會聲望的高階:竹圍村的難民聚居區已被改建為高樓層,東華三院也採取西醫體系,嗇色園也成為政商名流的社會舞臺,這種轉變既反映黃大仙信仰群體的改變,也因應香港在近代劇烈的社會變遷中宗教團體的變化。 二、香火傳布模型: 黃大仙信仰的傳播 6、這種變化為何是世俗化、商業化:在世俗化理論中傳統信仰的改變,都被社會學目為一種宗教的世俗化!諸如經營型態的現代化、政商人物的介入角逐…,但是如何看待信仰者的宗教心態?求籤者與相士攤依舊存在、求醫療者改變其醫療方式、社會救助的慈善行為也沿舊慣…,變者為何?不變者為何? 三、香火傳播類型: 媽祖信仰的海外傳布 1、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在大航海時代福建人的航海行動,亟需媽祖的庇護,也向海外地區傳播了媽祖信仰。這種傳播方式提供一種非組織型模式,即非計畫性,而是在海外才運用當地福建人作為資源組織推動的。 三、香火傳播類型: 媽祖信仰的海外傳布 2、海商在信仰上的需求:近代研究華商在海外的組織行為,曾經借用猶太人與猶太教的Diaspora理論,認為華人在東南亞即像離散族群,故亟需信仰作為凝聚整合的力量。媽祖在福建移民群中,乃從海上守護者轉變為移居地的精神象徵,學界即擴大使用離散理論。 三、香火傳播類型: 媽祖信仰的海外傳布 3、福建族群借媽祖信仰結合會館、神廟:福建商人在海外,從東南沿海地區的澳門,以至中南半島、東南亞等地,都會為媽祖建廟或在會館內供奉,借神道方式聚眾。所反映的就是在化外地區複製原籍的信仰經驗,巧妙轉用其祀典神的職能,故民眾的信仰並非一定是帝制王朝施行其權力控制,反而會模仿神道以強化信仰的力量。 三、香火傳播類型: 媽祖信仰的海外傳布 4、華人在信仰型態上的彈性態度有助於媽祖文化的傳播:民間信仰不同於制度化宗教的規範性,而可兼容三教,如馬來亞的青雲亭與廣福宮即觀音、媽祖同祀,顯示華人信仰者的彈性,以全國性的觀音信仰方便廣納閩、粵兩籍,卻仍保存福建人在原鄉的媽祖信仰。 三、香火傳播類型: 媽祖信仰的海外傳布 5、媽祖信仰雖非制度化宗教,在海外地區形成卻以「信仰移植」建立華人宗教的傳播模式,顯示民眾的宗教心態就是「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