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五版《金匮》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五版《金匮》讲义

1 金匮要略方论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3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本篇论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全书概论。仲景在本篇中,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都举例说明,并作出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问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四季脾旺④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⑤,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一) Wèn yuē:shàng gong zhì wèi bìng hé yě? 【词解】 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③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④四季脾旺:脾属土,土寄旺于四季,故云四季脾旺。《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即三、六、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旺之时。这里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很旺盛之意。 ⑤肾气微弱:指肾的阴寒水气不亢而为害。此处“肾气”,与《水气病篇》二十一条“肾气上冲”之“肾气”,均指肾的邪气。 【释义】本条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杂病的治疗法则。首先说明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治疗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如见肝实之病,应该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如果脾脏本气旺盛,则可不必实脾。这说明任何治病方法,必须灵活运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其次,指出治病当分虚实,仍举肝病为例来说明。肝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是治肝虚的方法。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所以补用酸;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所以助用焦苦,甘味之药能够调和中气,《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肝者缓其中,”所以益用甘味之药。至于肝实病证,便须泻肝顾脾,上法就不适用。 “酸入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十七句,是解释肝虚病用酸甘焦苦治法的意义。肝木既虚,肺金必然会侮其所胜,(《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是五行生克制化的一般规律。所以,在肺金未侮肝木之前,就得用酸味药来补肝的本体;用焦苦味药以助心火。助心火有三种意义:其一,心旺可以感气于肝;其二,心旺可以不泄肝气;其三,心火旺可以制约肺金,肺金受制,则木不受克而肝病自愈。至于本法中用甘味药来调和脾土,其目的在于补土制水,肾的阴寒水气不亢而为害,则水不凌心,心的少火之气旺盛,则能制约肺金,肺的邪气不致乘侮肝木,则肝之本气自盛;且土能荣木,脾气健旺,有助于改善肝虚的病变。由此可见,这十七句是仲景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用调补助益诸法,从多个脏腑进行治疗,以达到纠正肝虚的目的。必须注意,这里的“伤”字,不能作伤害解,而应作制约来理解。 最后引用经文,对于虚实的治法作出结论:不能虚证用泻法,实证用补法,使虚者更虚,实者愈实。必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肝病如此,其他诸脏可以类推,所以说“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