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代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元朝的档案管理制度 元朝建立以后,在加强文书工作的同时,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并在文书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元朝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元朝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又有新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 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2.架阁管理制度; 3.区别文字分别架阁制度; 4.当面交卷制度; 5.档案利用制度 ; 6.公文驿传制度; 7.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 8.圆佥文书制度; 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照刷磨勘文卷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照刷磨勘文卷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最初每季一次,后改为“上下半年通行照刷”。每次照刷新卷,都要对上次照刷未被通过的文卷进行磨勘。 照刷文卷的项目相当多,包括文字上有无刮补涂注,文义上有无差错谬讹,时间上有无倒题、改抹月日,等等;文卷经过监察御史详细照刷后,根据检查情况,分别注明照刷结论:没有上述差错的文卷,在刷尾纸上注明“照过”二字;检查出差错的文卷,则在刷尾纸上标明“违错’:;对那些逾期未结,超过规定办文程限的文卷,要注明“稽迟”。 负责照刷的官员要在文卷上盖印署名,以示负责,并对办理完毕照刷无误的文卷标明“已绝”字样,对违错稽迟文卷,则标明“未绝”。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书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对档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改善吏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 2.架阁管理制度 官府文卷照刷后,已绝经刷文卷由文书承办人员每季分拣整理一次,在文卷上写明“事目”和“首尾张数”,并以年月顺序编排登记。再经检勾人员亲自检查,无误后,才能送架阁库归档。架阁库接到档案后,要为档案编立字号,写明封题,按照一定的方法上架存贮。检用档案,要登记,用完后,必须立即送还,架阁库予以勾销。 元代的档案事业 毫无疑问,元朝统一全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肯定的。……同时,元朝还有它的消极方面。它主要的问题还不仅是一般大家都经常提及的战争破坏与民族压迫政策,因为战争的破坏毕竟只是在一些地区(如北方地区),民族压迫政策充其量也只是元朝的近百年统治期内起消极作用的因素。在我们看来,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它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更为持久和巨大。……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至于经济的发展,从两宋到明末形成明显的马鞍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元朝的专制皇权已远较前代少所约束 。……皇帝的尊严愈增,专制主义皇权也进一步膨胀,这对于明初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成形无疑有它的影响 。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 第六章 元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元王朝是一个少有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王朝,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并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高效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事实证明,元代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确实适应了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文书处理阶段 元代的文书管理制度,既继承了前代的成果,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与前代相比,要完善许多,大致包括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缮写制度、问卷登记和购销制度、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圆金文书制度、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文书立卷制度和公文释传制度。这些制度对文书档案的文面书写、成文后的移交和管理、利用中的登记和注销,以及公文的邮骤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方法和规范,使人们对文书的书写、整理、归档、利用和传递都有具体的方法可 循,使文书档案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文书避讳制度 元代的文书避讳制度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些不同。由于蒙古人、色目人礼制观念不是很强,文书避讳仅限于全用御名、庙讳,而元朝的帝王御名全都是蒙古文的音译,译成汉文字数较多,不容易犯讳。 对凶恶字样的避讳却严格,但也考虑避讳字的实际应用而有所减少。 二、文书缮写制度 由于“元代的公文用蒙文、回回文、汉文多种文字拟制、颁发”,所以统治者特别重视书面文字的缮写工作,“对公文中的时间、错字、数字和官员、署名都有明确的要求与规定”。比如“凡申并行移文字,须明白开写年月日,承准是何上司,某年月日,令史某人,承行文书,仍于年月日下,当该司史,仅书名字,勿得以前朦胧申覆”。而且行移文书不得随意刮补涂改,照勘官员要自行书名,“凡行文字,须事直谨,书填首领官,令史用心照勘,对读无差,亲笔标写讫姓名,随即发放,勿致中间刮补添改,涂注卜乙字样”。这一制度保证了公

文档评论(0)

10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