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宿制学生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山西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 请 书
课题名称 寄宿制学生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研究
申请人(课题负责人) 石爱忠
申请人所在单位 山西省平顺县实验小学
申请日期 2011年4月
填表须知
1、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挥者,并在
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2、课题原则上限报一名负责人,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人。
3、按表内所列项目,逐项填写,课题论证尽量充分,研究
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4、应写明科研经费来源,并列出开支计划。
5、本申请一经正式批准,即行生效。
姓 名 年龄 专业职务 在本课题承担的研究任务
课
题
负
责
人
石爱忠
38岁
小教高级
设计方案、主持研究
与本课题
有关的近期
研究成果
1、《公寓管理彰显人本理念,多渠注水重在养成教育》
——创新寄宿制管理模式案例
姓名 年龄 专业职务 在本课题承担的研究任务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陈新玉
刘建胜
芦安红
张玉栋
41岁
55岁
50岁
28岁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一级
领导策划,实施指导。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日常生活习惯培养研究
活动实践研究
课 题 论 证
(包括本项目研究目的和研究现状,准备研究的对象、
范围和主要内容,此项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预计有哪些突破等) 一、课题的提出
平顺县实验小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小学。2006年,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乡下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就读需求,学修建了学生食堂、公寓楼,附设了寄宿制。现有寄宿学生250人,学校寄宿人数的增多也为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他们把子女送进寄宿制学校。父母每月寄一点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他们都希望孩子生活好、学习好,成为有出息的人。但由于现实困难或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大多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给足零花钱、买来新玩具、苛求高分数......而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却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些因素。这一切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保证心灵健康成长......。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蒸饭、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食膳。加强住宿生管理,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自理生活,让家长放心,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校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这是我校现实发展亟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少年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的,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由于学生行为养成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本课题主要着眼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个内容开展研究,旨在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变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习惯”养成的学说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无论学校教育活动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因素。
(三)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决定了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必定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的最佳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