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总结]电商卖奢侈品是冒险游戏
电商卖奢侈品是冒险游戏
没有获得品牌商官方授权,以不卖假货为由企图蒙混下去,网店低价售卖奢侈品实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在法制健全的市场经济里,擦边球经济根本不可能兴旺起来,而中国却有“奢侈品折扣网店”意图赴美IPO。在中国,已经享受到无边无际“商业红利”的国际顶级奢侈品品牌商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电商“希望”最终获得奢侈品品牌商的官方授权是异想天开。电商们想摆脱价格战的陷阱,往高端发展售卖奢侈品,但路径错了。
京东、当当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纷纷推出低折扣的奢侈品网购业务,不仅以销售“正品”自居,而且价格十分诱人。最近,施华洛世奇上海公司将矛头直指电子商务网站,“郁积”已久的一场奢侈品品牌商与国内电商平台的纠纷就此升级。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他们认为,电商们从价格战中跳出来,想走高端路线售卖奢侈品,但剑走偏锋,玩的是一场冒险的游戏,“目无法纪”的结果终究会玩火自焚。
品牌商发难电商齐狡辩
3月初,施华洛世奇公开对媒体表示,“公司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在中国地区内授权任何网站销售施华洛世奇的产品”,并表示:“对于网上一切侵权或非法销售施华洛世奇产品的行为,会考虑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奢侈品品牌也开始对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货品渠道问题进行指责。但奇怪的是,几大电商在这个时候的表态却是,要么心存侥幸、一脸无辜;要么言之凿凿、大言不惭。
当当网品牌公关高级总监郭鹤对媒体表示,虽然是从二级经销商进货并且没有得到官方授权,当当网也都会严格审查二级经销商的进货渠道和手续,以保障货品的真假和质量。“对于品牌商来说,现在的确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要是发展网上经销的渠道,怎么去规避和他的线下经销渠道利益的问题,其实我们也是特别希望能够获得品牌商的销售授权的,而且我们也可以完全遵守品牌商对渠道定价的政策。”
京东也坚持认为自己销售的是奢侈品正品,且可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3月11日,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京东商城网站及旗下360top网站上所销售的奢侈品均来自正规渠道;供应商及品牌厂商均具备合法资质,商品手续完备并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正规商业发票。京东商城及相关供应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负责这些商品相关的售后服务。”
其实,最先对网商销售奢侈品“开火”的是天梭手表。该品牌去年对当当网在“父亲节”时促销天梭手表进行指责,声称“天梭并未授权任何网络商城售卖天梭腕表”。对此,当当网CEO李国庆立即辩驳称:“没得到授权,卖的也是真货。”
电商是否侵权?
没有得到奢侈品大牌授权就开卖产品,这算不算违法?对此,国内法律界人士多数认为电商侵权事实确凿无疑。
华南地区知名电子商务专家龚文祥对媒体表示,目前B2C(商家对顾客模式)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奢侈品基本上都是真货,只是渠道有问题。不过,电子商务网站违反了奢侈品企业的渠道政策,如果企业起诉,网站就得下架相关商品。“如果奢侈品企业都出来起诉电子商务网站的话,那对该行业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然而,在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看来,施华洛世奇和京东商城的纠纷错不在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而是品牌商与其代理商之间存在矛盾。他说,如果京东、当当、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只是销售非授权商品,而商品本身并非假冒产品的话,不属于商标侵权;而且销售的商品如果不存在著作权侵权的话(使用的是品牌商的广告文案和图片),品牌商没有法律依据去追究电子商务企业的责任。
但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认为,电商侵权显而易见。他说,品牌的销售使用许可是有地域范围的,是独占许可还是地域许可,逾越范围就是侵权行为。“比如你被许可在某个地域销售这个品牌,现在你通过其他的渠道到我们这里来销售,而这个地域恰恰是没有被所有权人授权的地域。如果是知道没有经过授权而去销售,它就要承担侵权的责任;如果是不知道,权益人如果通知你了要断开链接,屏蔽等没有做,你要承担扩大连带责任。”
打“擦边球”或致“骑虎难下”
第一零售网创始人、知名零售专家丁利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劝诫电商们“不要去做冒险的游戏”,“继续打擦边球毫无意义”。
他认为,京东们显然是想继续游走在法律边缘,以为可以与品牌商相安无事。其实不然。未经授权即销售就是侵权,侵犯了对方的知识产权是确凿无疑的事实。阿玛尼、路易威登每年在中国花费巨资打造品牌、维系品牌形象。关键在于,这些顶级品牌商是否愿意就此付出高昂的法律成本来中国打一场官司。如果足以弥补其成本,就会诉诸法律,但它们并非指望通过胜诉来获利。
他说,国内电商销售折扣奢侈品由来已久,属于“行业潜规则”,但迟早要打破。电商销售奢侈品,如果小打小闹,量不大,奢侈品大牌们可能都“不愿搭理”;但一旦做大了,它们必定要去维权,一旦起诉都得关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