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加索情感:《七个女人造就他七个创作时期》
毕加索情感:《七个女人造就他七个创作时期》
大师毕加索
毕加索首任妻子画像
3月20日,毕加索版画作品展“入驻”北京菖蒲河皇城艺术馆。这次展出的是包括毕加索8个系列的265件版画、素描及水彩画原作。尽管对于展品的理解众说纷纭,但毕加索神奇的创造力却正在成为人们话题的焦点。
这个具有西班牙血统的男人,正是凭借其纯粹艺术家的超前Ji进意识和其斗牛士的狂野冲刺精神,不可取代地成为西方艺术百年变革的核心代表。甚至有人说,人类整个20世纪的视觉体系甚至艺术史,都是围绕这位创新的天才而构架书写。
而他和多个女性的关系也成为围绕创造力诞生的另一个话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他成为毕加索,成为迥异于同时代其他画家的天才式人物呢?
“最大的艺术在中国”———毕加索
用中国的比喻而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绝对适合于毕加索。对于除了创新而无其他任何成规可言的毕加索来说,任何诱人的元素都可以为我所用。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等流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糅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游刃有余而协调尽致。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殊途同归的西方流派。真正意义重大的是,对东方艺术的尊崇和吸收更是成就了他的创新。
毕加索本人固执地认为世间最有高度的国别艺术依次为中国和日本,而日本的艺术又起源于中国。他甚至认定,如果自己出身在中国的话,定会成为一个书法家!
你看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他从骨子里摈弃掉了自文艺复兴起就一直沿袭而今的固点透视,他要把整个世界都支离破碎掉,在面上来表现物体的几个面。这不仅是对西画经典手法的重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概念的重塑和创新。
这种概念在东方有着悠远的历史,中国画也是与固点透视毫无相关,中国传统绘画通过散点透视和着重线条的运用配合色彩,来表现“气韵生动”,表现“境外之象”,表现宇宙自然的最真实状态。对于毕加索而言,这是默契,也是着意汲取。正是他纠葛的中国情结,为他的创新融合了奇妙的理想,从而使得他的创新更富魅力。
然而,东方精神对毕加索的感召并非仅仅体现在这些技巧性的层面,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对毕加索的创新有着本质的影响。
阴阳理论成就了毕加索的创造
名作《拿烟斗的男孩》
在过去的几年里,毕加索的专题画展———毕加索色情艺术巡回展(The Picasso Erotique Show) 曾登陆许多国家。他的带有色情场面的作品大多色彩纵容而笔法挥洒,在造型上给人很丰富的想象余地。这些画面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敦煌莫高窟的那些丰富而夸张的性事壁画。诚然,毕加索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和敦煌壁画迥然而异,但是,其中却渗透着同样的思想和信仰。
毕加索一生有过两个妻子和五个主要的情人,他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一群女人的呵护中成长。从他13岁那年爱上一名少女,性的体验为他的作品带来初显的灵感,一直到近80岁时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雅克琳·洛克结婚,毕加索一生的创作无不是在异性给予的灵感中进行。似乎一旦得到了女性的溺爱,毕加索就能把自己的潜能奇妙地通过绘画发挥出来。
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髓深受老庄思想的感召,这是一个以阴阳两性架构而成的思想和美学体系。老庄信奉性随自然,而自然的本质则是无上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产生变化的因素是“二”,即阴和阳,只有阴阳交合,才有万物的新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阴阳的交合成了创造的源动力。
在毕加索这里,阴阳的理论得到了最具体化,也是最感性的实践。创造这个词在毕加索身上也是绝然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仅仅自身的力量里的,他的第六个女人弗兰丝娃·姬洛曾表达过这样一个概念:“毕加索需要一个缪斯,一个能启发他灵感的女人,一个在他的生活里走来走去的生命。正是这个人的存在,使他找到了色彩的和谐、光与影的对比以及线条和符号等等一切自然的魔力,并以此来展现身体和灵魂的联系。也正是这些联系,促使毕加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以女友划分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是毕加索被艺术界认可的分类
众多艺术评论家把毕加索的七个女人借代为他作品的七个时期,这绝对是形象而有说服力的。的确,毕加索不同创作时期的特征正是他与不同异性的故事:费尔南德·奥利维叶与粉红色的玫瑰时期;奥尔佳·柯克洛娃与新古典主义时期;玛丽·泰雷兹与超现实主义时期;多拉·玛尔与旷世名作《格尔尼卡》;弗兰丝娃·姬洛与如花的外形及绿与蓝冷色的和谐。
毕加索认为世界上最接近宇宙奥秘的便是极度危险的异性。他曾在一幅画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希腊神话里人兽兼半的怪物,正在吞噬一个纯真的少女……如此种种,毕加索都让我们觉得他甚至于把创造力的缘由偏执化,这和老庄的阴阳归一不谋而合。我们不能得知毕加索是否能够如此深刻地理解东方精神,但是,他必定是在艺术创造的层面上认同和力行了这个理论。
的确,异性给予毕加索天地间最直接的灵感,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完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