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毫针基本刺法
ICS 11.120
C 05
鳕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art 20:Basic techniques of filiform needle
2009-02-06发布 2009—08—0 1实施
宰瞀鹃紫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
GB/T 2 1709.20--2009
月U 昌
GB/T 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敷贴;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第12部分:火针;
——第13部分:芒针;
——第“部分:锃针;
——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腹针;
——第17部分:鼻针;
——第18部分:口唇针;
——第19部分:腕踝针;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本部分为GB/T 21709的第20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缙、东贵荣、王顺、刘清国、蔡玉颖、杜元灏。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孙忠人、邹伟、白妍、张倩、张忆虹、胡丙成、卢金荣、张雅丽、尚艳杰、申鹏飞、
周振坤、滕雨虹、董建萍、刘金芝、谈太鹏。
GB/T 21709.20一2009
引 言
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 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腧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量的方法——骨度折量法描述腧穴部位,才能 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开的国际会议上确定采用“寸”作为
针灸经穴标准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腧穴定位采用这种计量单位。
Ⅱ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1范围
GB/T 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毫针基本刺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毫针基本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 2024针灸针
GB/T 12346腧穴名称与定位 GB 15982医院卫生消毒标准 医疗垃圾管理办法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1709的本部分。
3.1
毫针 filiform needle
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3.2
刺手puncturing hand
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3.3
押手pressing hand
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3.4
行针manupulating needle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3.5
得气arriving qi
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瘦、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
至针下。
1
GB/T 21709.20—2009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针具要求
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 2024的规定。
4.1.2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短毫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
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 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毫针的规格和分类参见附录A。
4.1.3针具检查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
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剔除。具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