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第23讲.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八 第23讲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第二册 时空坐标 知识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线索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线索2 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线索3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考纲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研析考情考向 课时作业落实主干知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 同时并举。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提示 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的目的是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 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意义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文化先进的工业国2.主要失误(1)产生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纠正失误(1)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 、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巩固调整4.建设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除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 已经实现自给。武汉西藏石油特别提示 1958年总路线指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合称“三面红旗”。1960年的八字方针中“调整”主要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 ”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全面夺权周恩来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归纳总结 1956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