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物”世界观与实践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的“齐物”世界观与实践方法.doc

庄子的“齐物”世界观与实践方法   庄子名周,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古往今来,世人莫不为生活琐事,功名利禄而累,甚至失去自我。而庄子是个大智之人,是一位觉醒者,是生命的真正守护者。他的思想是洒脱的,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超脱自然,凌于长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在当时形成了与儒、墨鼎力的形势,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独放异彩的一页,并且对文学以及各艺术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问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待”、”有已”.因此庄子发现唯有荡涤它们的污染,冲破它们的役累,才能返璞归真,以符合”虚静恬淡无为”之自然本性,才能到达与天地融通为一。在《庄子》   一书中充分体现了淡泊名利,顺物无己,清心寡欲等思想,深刻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获得很多的教益。   一、庄子的”齐物”世界观   庄子之所以能达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所待,以游无穷”的逍遥状态,是来源其对世界的思考。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提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万物有分必有成,有成必有毁。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成与毁灭,始终是浑然一体的。[1]   在庄子眼里,”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说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彼方的,没有不是此方的,都是相通的整体。没有一成不变的,时间的流失永无止境,是非,美丑,贵贱,得失等它们的分别根本没有定准,也没有终结,人们也无法停留下来。所以庄子想借助绝对本体之道,去突破和消除主观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与造化同往,死生为一,忘却、摒除对事物的分别和执着,畅游在自己逍遥的精神世界里。[2]   万物的”自然”属性,乃是一切事物的本然存在状态,它是天之所成所赋,因此,它是不增不减,是人为不能改变的。所以要放弃人为物役,有意识的人为造作都是违背和远离自然之性的。有智慧的人,只是以空明的心去观照,去顺应万物。庄子多次告诫人们”莫若以明”.如在《齐物论》中写到”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39;以明#39;”,”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等,这些语句都告诉人们要以空明的心去寄托在事物自身的功用上,任凭自然均衡,达到物我并行,各得其所。在《缮性》中指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人。庄子指出各种主观世界的争论纠结,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是主观成见所致使,要想停止争论,就得停止彼此、得失、忧乐、是非等的纠缠,就得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方法,排除成见,开放心灵,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的和谐境界。   庄子在”齐物”以后,心灵得到了解脱,自然自在起来。如在《应帝王》中: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心灵远离”相对”以后,庄子畅游于”绝对”的自由之中。就像”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生活在一种自然的自由状态之中。庄子能”游心于道”,在于放弃了很多东西,退却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天空,在那里找到了心灵安静和自由之地,在自己的地盘做自己的帝王。庄子舍弃了外界的纷争、劳累,却守住了生命的根本。庄子的这种舍弃和放下,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而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人想到”放下”?多少人真正做到”放下”?我们整日忙碌劳累着,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   二、庄子的实践方法   哲学家们在认识上永远摸索着,在实践上也永远行动着。庄子对万事万物有了本然的理解之后,有了自己独有的行为方法。心理上不依赖于外界事物,不受外界的限制,自由自在。可以说庄子给处在各种困境中的我们提供了心灵药方,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贵族”.   第一,”无所待”的方法。”无”字眼在《庄子》中出现甚多,是庄子思想的精髓部分。如”无物”、”无我”、”无情”、”无名”、”无待”、”无功”等。”无”并不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是要去除一切人为的东西。不要因为好恶、爱憎之类的情绪损害自己的本性,要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的去增益生命。[3]   庄子在《大宗师》中讲:故乐通物,非圣人;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有心和外物交往,就不是圣人;有亲疏之分,就不是仁人;揣度天时,就不是贤人;利害不能相通,就不是君子;追求声名而失去本性,就不是士人;自丧真性,只能被人役使,就不是役使之人。可见庄子认为不要过分追求是是非非,纠缠于外物之中而劳累身心。      如果我们处理事情没有贪欲、私欲、偏见,不与外物冲突,那么我们才能不动心,保持心的平静,不使好恶而伤其身。在庄子看来,”好恶”就意味着被好恶的事物所牵引和支配,成为外物的附庸,也就容易被外物伤害而失去自己。因为任何一种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