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菲·布里斯特》和《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形象对比.doc
《艾菲·布里斯特》和《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形象对比
19 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作家福楼拜完成了他最具批判性的作品《包法利夫人》,轰动了当时的法国文坛,塑造了极富魅力的女性人物形象---爱玛。而 19 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在《包法利夫人》的影响下,德国作家冯塔纳创作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艾菲·布里斯特》,同样”小说女主人公艾菲这一形象可以列入世界文学最优美的女性人物之列。”[1]
这两位女性都拥有美好的天性,然而她们的悲剧命运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本文试从她们的个性、爱情观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分析两位女性人物形象。
1 艾菲与爱玛的个性比较
《艾菲·布里斯特》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小说《艾菲·布里斯特》的主人公艾菲是个美丽纯情的女孩,出生于普鲁士容克的贵族家庭,17 岁那年她嫁给了 40 岁的殷士台顿男爵,他是凯幸县县长,也是她母亲的旧情人。然而,婚后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殷士台顿忙于公务,忽视了对妻子的关心,艾菲受到了花花公子克拉姆巴斯的引诱与他发生了婚外情,6 年后殷士台顿知道了妻子的隐情,选择与她离婚。而艾菲最终在柏林孤独地死去。
小说中艾菲的个性首先体现在她自然率真的天性上,艾菲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她自己也认为”可是我……我还是个孩子,我也永远像个孩子”.[2]
连孩童玩耍的秋千也让她着迷。艾菲好玩乐,爱幻想,对万事万物极具好奇心和新鲜感,无法忍受枯燥无聊的生活。她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总得换换花样,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目标,她并不了解爱情,对感情的期待也只是变换花样。艾菲另一个个性特点则是爱慕虚荣。她并没有爱上殷士台顿,甚至对殷士台顿说出了自己与他结婚的真实原因。”你根本不了解,我是多么热爱名誉和地位。老实说,我所以肯和你结婚,也完全是出于热爱名誉和地位。”[2]
艾菲出身下层贵族,受其家庭影响使得她对上层贵族的生活十分渴慕,于是她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殷士台顿。
《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富裕农家姑娘艾玛深受父亲疼爱,曾被送去修道院接受过良好教育。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爱玛同艾菲一样也是天真可爱的,小说中也描述她”有一种天真无邪的神情”.
但在爱玛身上更能看到一种艺术情结。这种艺术情结是少女时期的爱玛在修道院形成的,爱玛十五岁时就迷恋上了当时的消极浪漫主义小说,”书上写的,无非是两情相悦,情男情女,……躁动的心,山盟海誓,哭哭啼啼,眼泪与吻,月下扁舟,林中夜莺……”[3]
受小说的熏染,爱玛逐渐养成了多愁善感的个性,以及对艺术化生活的追求。爱玛也是爱慕虚荣的,只不过这种虚荣心一方面是出身农家的爱玛对贵族生活的深深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浪漫小说的影响。有幸参加舞会的爱玛终于见证了小说中的贵族生活,她居然对舞会中的一个糟老头不禁敬佩,”人家可是在王宫里待过,而且在王后娘娘床上睡过觉啊!”[3]
爱玛身上另一个特点就是她的独立人格。爱玛有着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这种反抗意识体现在她对爱情生活无休止的追求,既然在夏尔身上找不到感情的共鸣,就可以去找其他男子。
可以说在个性上,艾菲和爱玛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她们天真美丽,爱好幻想,性情不太稳定,但情感世界却异常丰富,她们不堪忍受枯燥的家庭生活,渴望生活的激情,又爱慕虚荣。她们最大的不同在于,艾菲是个有着孩子般自然天性的女性,愿意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爱玛则是有着艺术气息、浪漫却有着种种欲望的女人,这些欲望激发了她对生活的无穷想象与渴望,也使得她对爱情执着追求,极力把幻想变为现实,不断冲破道德的屏障。爱玛的这种独立人格在艾菲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艾菲较爱玛更为安分守己,更为软弱,她对爱情没有强烈的追求,对社会的不公也没有去反抗,艾菲在临死前原谅了殷士台顿,说明了她对普鲁士社会和道德规范无意识的维护与认同。
2 艾菲与爱玛的爱情观比较
艾菲和爱玛的个性影响着她们的爱情观。如前文所述,艾菲嫁给殷士台顿是因为虚荣,而”她自己对爱情并没有多少感受”[2],充其量是读到报刊上的爱情文章,以及从好姐妹荷尔达那儿听来的,这样也就使得艾菲对接下来面临的婚姻生活并无多少准备。冯布里斯特夫人也预言到”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她那种贪图享乐和喜欢冒险的脾气是不是也得到满足了呢?……殷士台顿很不善于使一个热情奔放的小丫头一天里面获得几小时的娱乐和消遣,不善于使她战胜她的死敌---无聊。”[2]
婚姻生活确实没有满足艾菲的全部需要,”因为她朦朦胧胧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并不美满,实际生活中还缺少殷勤、激情和无微不至的关心。”[2]而殷士台顿也未注意妻子的感受,而是忙于公务,此时懂得女人心的克拉巴姆斯出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导数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三数学导数应用的题型与方法1.doc
- 简明vb教程,学业水平测试必过(Concise VB tutorial,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must go).doc
- 免费基于J2ME的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doc
- 物流业物流论文范文-关于的集团型企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路径word版下载.doc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作文探讨.doc
- 浅析肖邦《b小调玛祖卡舞曲》创作特征探析——兼论玛祖卡舞曲的起源与发展.docx
- C 条码仓库管理的设计与开发出入库模块.doc
- 2008年高考如何填报志愿.doc
- 传统工艺美术中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发展.doc
- 浅析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的影响_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