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参考资料黄仲则的两难心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参考资料黄仲则的两难心态

略论黄仲则诗歌中的矛盾心态及其解脱之道 摘要: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挫折,唯有借助诗歌宣泄心灵的矛盾心态,并借助诗歌,找寻解脱重负的方式。研究此种心态,对研究作家的心态史或心灵史很有启迪意义,对考察清中叶文人尤其是不第文人的命运、创作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黄仲则 诗歌 出处两难 解脱之道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清代著名诗人,“毗陵(常州)七子”之一。其诗不乏激昂慷慨、意气蓬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也有游山历水、俊逸爽发、挟带金石之声的壮兴,更多叹贫嗟苦、啼饥号寒、抒发穷愁愤慨的心声。其间,出处两难的矛盾心态,交织纠缠,成为其诗情感序列中的重要主题。 一 黄诗充溢着出处两难的矛盾心态 黄仲则现存诗歌近1200首,诗中的情感丰富多彩,尤为鲜明的是他抨击是非颠倒的现实,悲慨自己怀才不遇的命运的怨愤之情,与怨愤之情共生的便是纠结他一生的出处两难的矛盾心态。这种心态,我们从三个方面略作分析: 首先,从时间跨度度来讲,这种心态贯穿其创作始终。其《两当轩集》收录的第一首诗《初春》①,其内心矛盾已可见端倪,“未觉毡炉连毡炉觉,心态长经历阴叙贫出为负为诸贫缠况来缠毁灭击屡试为江苏两省科)应中额114名⑦,而赶考者则在两万名左右。竞争说乡试几乎为科举进级 现实中,士子为求取功名,游学他乡,孤身一人,心念的是家庭的温馨;蹉跎岁月,渴盼的是生命的长久,藉此,可以理解黄仲则“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后观潮行》)的疑虑中潜藏的希望。“乘槎”可至天庭,晋张华《博物志》 诗人对于仙境的追寻,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可以看成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而从消极意义上来体味,不难看出其对人世的厌弃和逃避。在看到黄仲则逃避生活的构想时,我们确实应当秉持“同情的理解”。实际上,在艰难的生活中,诗人还能有这样看似天真的想象,已是非常令人抱以敬意了。 总之,仰慕仙道、充满玄思的诗人,每登临山水,往往或生羽化登仙之想,或思及美丽的神话故事而凄然感怀。因为摆脱尘世之累的意识,潜藏在那些诗人的心头,遇到一定的契机,就会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黄仲则正以其诗歌透露了自身强烈的出世之想。 (二)幽境与隐居之情 仕隐观念一直影响着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的抉择,黄仲则也在出处之间苦苦徘徊。诗人内心深处有着“宝刀不念桑,男儿重横行”的雄迈追求,洪亮吉云:“先生长身伉爽,读书击剑有古侠士风。”可是,严酷的生活终究日渐消磨侵蚀着其激情,其诗也愈显对于生活的退缩。壮怀消退,取而代之即是“自笑出门无远志,五湖三亩是归人”(《舟中咏怀》)的归隐之心。黄仲则极想在山林之中、“人境”之外“幽处”,他对世外桃源充满向往:“千载桃花源,想象遗民宅。自崖讵能从,问津信何益?”而桃源已杳,斯境难寻,只有在人间苦度,在内心追随。神仙难以做得,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做樵夫,或者渔夫: 一衣与一食,千里悬相招。吁嗟劳人亦已劳,何日归作西峰樵!(《道中偶成》) 出郭病躯愁直视,登高短发愧旁观。升沉不用君平卜,已办秋江一钓竿。《杂感四首》之一) 当然,樵夫、渔夫都只是黄仲则对于隐居生活的设想,他在进退之间徘徊犹豫:“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寄丽亭》)出处两难让他甚至否定自己的生活,觉得人生一场“百年羁旅夜,生事太无聊”(《康王庙夜宿》)。 审视黄仲则的矛盾心态,可以发现,仙境、幽境,其实都不是黄仲则直面的纯粹的客观世界,而是其想象中的心灵停泊之所。壮志难宣泄,是山水容纳了诗人郁闷的心灵。 其山水之诗,正是其心境的曲折反映。其诗歌构建的心灵世界,具化出其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缠。“毗陵七子”之赵怀玉与孙星衍絮谈,也时有“流传自有名山在,出处宁为世网婴”的类似慨叹。出世难,入世亦难,正是其时不第文人普遍性的遭遇。 总之,黄仲则作为性灵派中代表乾嘉诗风的一位,其“诗有真性情”,代表了“下层失意知识分子的感情”。其出处两难的心境,借助诗歌得到了充分宣泄,研究此种心境在诗歌中的表现及其解脱方式,对研究作家的心态史或心灵史很有启迪意义,对考察清中叶文人尤其是不第文人的命运、创作也有借鉴意义。清代盛世文人心灵悸动的轨迹并不一致,貌似平稳的时代潮流下其实已经暗流涌动。而在清中叶以后,士人的社会地位普遍回落,经济上相对日益贫困化后,寒士诗人群体不断兴起,黄仲则等部分乾隆时期任天率性的寒士诗人遭际及其表露出处两难心境的诗歌,正是暗流涌动的第一波,正是“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的先知先觉之声。 参考文献: ①黄景仁.两当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以下未注明的黄仲则诗歌皆出自本书. ②⑤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