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笔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教笔记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之为言觉也,学之为言效也,后觉效先觉,儒家最重学,如把学仅仅理解为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很多地方就讲不通了,这里一定要从自我完善,与生命延伸的的角度去理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忎,古文仁从千心。 仁者爱人----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忠恕违仁不远 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声色气味者,万物之体也。目耳口鼻者,万人之用也。 体无定用,惟变是用。用无定体,惟化是体。体用交而人物之道于是乎备矣。然则天亦物也,圣亦人也。 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万物之物,有亿物之物,有兆物之物。为兆物之物,岂非人乎! 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有亿人之人,有兆人之人。为兆人之人,岂非圣乎! 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者始得谓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谓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谓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谓也。 以一至物而当一至人,则非圣人而何?人谓之不圣,则吾不信也。何哉?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者焉。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者焉。又谓其能以上顺天时,下应地理,中徇物情,通尽人事者焉。又谓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今古,表里时事者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二讲 孔子对“诗”的贡献 一、王室失去对“诗”的垄断 前讲已说“诗”本由王室乐官所掌。西周末年,西戎攻占镐京的政治动荡,造成乐官离开王室而流散。《论语微子》有一段话颇有争议:“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前儒多认为是这几位乐官是殷末时人,但齐、楚、蔡、秦这几国都是周才分封的,而与孔子同时代又有叫师挚的人,非常矛盾。姑且不管这段话说的是殷末情形,还是西周末情形,我们都可以推断,西周覆灭,周室东迁,必然导致王室乐官的离散,这些乐官很有可能将本属于周王室垄断的“诗”“礼”“乐”带到了各诸侯国与民间。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里“文”就是指周的礼乐制度,这本是周王室制定,并作为王室尊严和权力的象征,而由王室垄断,诸侯不得僭越,不得制礼。一旦这些礼乐制度流向诸侯国和民间知识阶层,必然造成“礼乐自诸侯出”的现象,礼乐制度的混乱也随之出现。正是在春秋巨变时期,“诗”作为王室官方垄断的文化资源逐步走向民间知识分子所掌握,呈现出成文化的趋势。 并且,有一点可以说明,“诗”一开始也并非儒家学派独占的文化资源,而是当时社会共有的一类主要文化资源。如稍晚的《墨子》一书看,其中引《诗》共11处,(包括逸诗3篇)论《诗》5处。战国法家著作《商君书》、《管子》和《韩非子》、道家《庄子》都曾引用“诗”。我们可以假设当时像孔子这样获得原来周王室垄断的包括“诗”在内的文化资源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他们都有可能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人获得同类文化资源,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旧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编,完全有可能编订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