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层面的产学研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知识层面的产学研研究综述

基于知识层面的产学研研究综述 0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创造的知识转移到企业并进行再创新,实现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和共享,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提高组织创新能力。进入21世纪.知识成为企业最具战略性的重要资源之一。关于知识的作用、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以及竞争力的研究不断涌现。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关于产学研的研究,不少学者已经对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意义、类型和模式、动力机制等进行研究。 1知识产权 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纠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效率。为此,宋勤健(2008)提出,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是保持产学研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知识产权的合理分享则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和维系产学研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按照产学研合作方式的不同,他将产学研合作分为技术转让型、合作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并根据这三种合作方式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分享机制。 第一、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分享 由于专利技术受其技术水平、技术成熟度、研究投入、市场前景等多因素的影响,在签订合同时,很难对技术转让后带来的效益进行准确的测算。因此对于风险较小,技术比较成熟的攻关项目以及市场前景明确的高技术项目,可以采用总额支付的方式。在其他情况下,为了保证各方的合理利益,采用“入门费”加提成的方式较为合理。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和销售情况,动态适应知识产权收益的变化。 第二、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分享 基于对共有专利权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宋勤健认为应尽量避免专利权的共有。在合作创新中可通过合同约定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由参与共同研究的一方当事人所享有,并由该方当事人给予其他共同研究方合理的经济补偿;如在产学研合作中产生多个专利.则可以约定平分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单独拥有专利权。也可按知识产权产生阶段进行分配,如将合作创新前期产生的偏重于基础应用研究的专利由学研方拥有,将后期产生的偏重于开发研究的专利由企业方拥有。在合作创新过程中,风险应该由合作各方共同承担,而收益分配宜采用入门费加提成的方式。 第三、共建实体中的知识产权分享 由于共建实体产权比较明晰,产学研合作中新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也比较明确,一般由此实体拥有。共建实体中知识产权的收益分配主要可采用按各方的投入比例或按股份比例进行分配。为了使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更有效地得以实施和转化。减少合作各方的产权纠纷,共建实体将是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 2知识管理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产学研合作与知识管理的目标相同。产学研合作与知识管理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组织创新绩效,提高组织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活动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环节,知识管理为产学研合作保驾护航。产学研合作就是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过程,因此对产学研合作进行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于旭、张少杰和刘赛(2010)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再认识,认为知识管理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环节,为产学研合作保驾护航。根据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阶段,提出各阶段知识管理的内容,如图1所示。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管理策略,例如,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缩短产学研主体间的知识差距;增强政府调控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的利益机制,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努力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粘滞知识的顺利转移;建设技术平台,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交流、共享和转移等。 3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知识社会化和经济化的重要环节。产学研中知识能否顺利在系统中进行有效转移,成为合作能否成功和高效的重要因素。王毅和吴贵生(2001)、王娟茹和潘杰义(2003)、董尹和金龙(2009)等对产学研合作中有关的知识类别、知识的扩散以及粘滞知识的转移进行了研究,但其研究只着眼于知识本身编码的特点来探讨产学研当中知识转移与扩散的机制,没有涉及到知识的产生者、接受者以及知识转移和扩散渠道等环节方面的问题。向大顺、王虎(2009)从信息论的角度来探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在上述环节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途径和有效方法。曾德明、何银芳、彭盾(2009)基于复杂系统中的超循环理论探讨了产学研中知识转移的超循环系统,并从产学研中转移的超循环因子、超循环主体、超循环系统三个层面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知识转移的障碍。 第一、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