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听我讲过去的历史故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故事1距梁启超出生还有33年,鸦片战争爆发了,不久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经镇江,身在扬州的魏源渡江而来。那是1841年7月的一天,当晚两人同宿一室,“万感苍茫”,“倍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遂彻夜长谈。此前一年,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曾指挥他的“翻译小组”编译英国人所写的《世界地理大全》,集成《四洲志》,未及出版。当晚,林则徐将书稿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全部交给魏源。魏源接受嘱托,一年后成书,并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他在《海国图志原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而作。“ 1:魏源基于什么背景、在哪本书中表达了何种基本思想?用你的历史语汇重新表述魏源思想的含义;并且用现代化史观阐述它的思想价值。 从新思潮到维新思潮 一、听我讲过去的历史故事 (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 故事2距梁启超出生还有12年,太平天国与清政府鏖战江南,作为林则徐的得意门生冯桂芬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此时正洋务运动兴起,谈洋务者都以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思想,并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到梁启超呱呱坠地时,脱胎于洋务派的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像西方那样实行君主立宪的设想。梁启超23岁那年,他协助老师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就在这时《万国公报》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时,洋务派干将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猛烈批判维新派,反对政治制度改革,此时离“百日维新”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从冯桂芬到张之洞,学西方求变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与魏、林的思想有怎样的师承和发展关系?简述其演化历程 一、听我讲过去的历史故事(九十年代) 故事3(1890)18岁的梁启超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也结识了33岁的康有为,投其门下,同赴广州万木草堂,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在广州,康有为写下《孔子改制考》等著作。1895年春康梁再次赴京会试,发起“公车上书”。随后梁主持北京《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并赴长沙主持时务学堂,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充满激情地提出:变者古今之公理,要伸民权、设议院。然后,再赴澳门筹办《知新报》,1898年回京参加变法运动,看到了新出版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深为进化论所折服,7月,他受光绪帝召见,赏六品衔,遂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同在朝廷参政,在频繁的政令颁发中忙忙碌碌。9月政变发生,梁亡命日本,时年26岁, 在日本他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3.维新思想是否也属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在诸多宣传维新思想的有识之士中,梁的政治主张更直接也更明朗,且影响更广泛。结合教材和本材料,比较康、梁、严的不同主张。 一、听我讲过去的历史故事(20世纪初) 故事4当90年代京师(北京)嚷嚷着变法的时 候,广东却有一部分人筹划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运动。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的口号。这部分人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孙中山断发改装,以示与清政府决 裂。当革命派将“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为奋斗目标时,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参与组建海外 保皇党,创办了《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成为改良派的主将,因其文风的明白晓畅、激情洋溢,影响着一部分知识分子。 4.兴起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的学习西方、求变革的思想是什么?其实践价值表现在哪里?梁启超在日的作为及其影响,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复杂性何在? 二、帮我理出故事里纷乱的头绪 在梁启超呱呱坠地的19世纪70年代,既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又有了早期维新派的宪政思想;当梁启超20岁出头正血气方刚时,历史进入了90年代,“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开始对阵“君主立宪”的变法思想,有趣的是,“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受到大部分官员和士大夫的赞赏,光绪帝还在1898指示各省广泛刊发,其实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而更激进的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潮已在暗流涌动, “风起于青萍之末”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接近而立之年的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对阵革命思想,由于其学者功底、文章家的水准,同样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架势…… 5.思想的涌动是浪花翻卷千堆雪,交错层叠,而不是单一的线性递进。试将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思想史各切开一个横截面,佐证这一历史认识。 历史故事里涉及到林则徐、魏源、冯桂芬、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等有识之士,串联起了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期间不同的思想往往呈犬牙交错的状态,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九十年代的时候。但即便犬牙交错,也总有一些新出现的主流思想傲然潮头。 6.梳理线索(1)划分出晚清思想史的历史阶段(2)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