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店张野村历史文化和人口结构
历史文化上海北郊四大古镇之“罗店镇”罗店镇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经济贸易繁荣,是宝山区的经济强镇。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罗店已是一个物产丰富、商贸辐辏的商业大镇;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商贸更加繁荣,尤以棉花、棉布交易兴隆,在上海市郊区中有“金罗店”之美誉。现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万人。2002年,罗店镇被列为上海市“一城九镇”重点建设规划的中心镇。罗店镇位于上海北翼,东临长江口、南接外环线、西连嘉定、北临江苏省太仓市,郊环线横贯东西,是闻名遐迩的“太嘉宝”黄金地带。镇区距虹桥国际机场3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55公里、上海吴淞港12公里、市中心人民广场25公里。得天独厚的门户地位,方便快捷的地理优势,赋予罗店金矿般的巨大投资价值和发展机遇。2002年,罗店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开发的“一城九镇”之一,从此,拉开了罗店新一轮建设的序幕。在建镇布局上,罗店实施了北欧风情的美兰湖新镇、明清江南风韵的罗店老街和新农村建设同时进行的方案。经过多年的建设,新的罗店镇已初显规模,先后被国家和有关部门评为“上海新城市景观生态城镇”、“中国绿色生态文化示范城镇”、“中国著名小城镇”。罗店的昨天,可用五句话概括,那就是源远流长,富甲一方,贤才辈出,艺术之乡,历尽沧桑。 一、源远流长 古时候,从嘉定外冈到金山这一条斜线被称为“冈身”,也就是过去的海岸线。罗店地区在“冈身”以东,也就是在大海之中,后因流沙沉积,形成陆地。罗店成陆于唐代略前,宋朝起始有渔村,南宋时已有黄白泾等村落。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有个叫罗升的人在此开店,渐成集镇,罗店因此而得名。 罗升所开之店,既有买卖,又有客栈,也就是现在的旅馆,当时称作“商铺”。由于地处水路交通要道,路上人来人往,河中舟船聚集,因此,独家经营的店铺生意十分兴隆,别人见了,跟着学样。日长时久,店越开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到了明朝,已形成“三湾九街十八弄”的规模,仅商店就达七百来号。清代诗人范连曾作《罗溪杂咏》诗提及此事:“练水西来清且涟,波光近与界泾边。不须更访罗升宅,烟火今经五百年”。 罗店成镇之前,属昆山县辖境,宋嘉定十年(1218年)改属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宝山开始建县,罗店划入其中。虽然行政归属二度变迁,却一直隶属江苏省的范围,直到1958年1月1日,罗店才进入了上海市的版图。从罗升开店算起,罗店至今已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早于宝山建县四百多年。在“冈身”以东地区,可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富甲一方罗店成镇后,日趋繁华,明末时就有了“金罗店”的美誉,在方圆百里的五镇七市之中,位居第一。正如史料记载:“比阎殷富,徽商辏集,贸易之盛,几埒南翔矣”。可见,富甲一方的罗店,也确是实至名归。 当时的“金罗店”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虽然现已不能全面详述,但有三点确是史料上有据可查,并有贵址可作佐证。1、盛产棉花。自元代黄道婆来江南传授植棉技术和纺纱织布后,罗店成了重要的产棉地区,史料上曾有“七分棉花三分稻”之说,棉花一度成为罗店经济的支柱产业。罗店生产的紫花布、斜纹布畅销全国。与此同时,罗店还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地,现尚存并修复的花神堂又称花业公所,就是当时棉花交易的场所和花业行会议事的地方。 2、商贸发达。据民国五年统计,罗店镇上大小商铺六、七百家,大都沿河设市,前店堂,后作坊与库房,商品一般自产自销,而且行业较多,门类齐全,一日三市能吸引众多流动客商。仅从市中河里至今尚存踪迹的六个码头,就可见当时商品流通的面广量大,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3、豪宅集中。罗店镇上曾有许多豪华建筑,仅史志上记载的就达四十余处。“怀石山房”、“辋川诗画”、“一团和气庐”、“涤轩”、“江楼”、“百城楼”、“春阳堂”、“简堂”、“玉兰堂”、“默雷堂”、“稻香堂”、“敦友堂”、“永延堂”、“十八条户槛”、“布长街清代建筑群” 等都是富丽堂皇的高墙深院,最大的有十三厅三堂。“笛园”、“梅弇”、“思圃”、“小罗浮”、“怀莴山庄”、“龙川小筑”等都是高雅精致的琼台楼阁,而“孙家花园”、“杨家花园”、“李家花园”、“北沈园”、“梅园” 等又都是风光秀丽的私家园林,这些豪宅名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罗店的富裕程度。 三. 贤才辈出 明清两代,罗店共有进士八名,文武举人三十三名,其中不乏名垂青史之人。例如:明代举人金文徽任富贤同知,政绩卓著,升任国子监学录,死后被设位于乡贤祠。明代名将钱世桢,曾率部赴朝鲜救援,抗击倭寇,死后葬于罗店毛家弄,墓地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罗店更是涌现出众多不同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中国优生学家创始人潘光旦,全程拍摄长江第一人沈延太,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沪剧重要创始人丁婉娥等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