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精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丧葬习俗精选

丧葬习俗时间:2006-06-11 10:39来源:河洛文化 作者:河洛文化网 点击:82次葬礼是洛阳民间礼俗里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无论官方、民间,无论贫富,都将其视为人生礼仪的极重要的一环。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丧葬礼俗经历了从形成至由简到繁的过程,其后直到近现代基本上是在内容上的变化与演进。葬礼形式,在民国之前历朝历 葬礼是洛阳民间礼俗里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无论官方、民间,无论贫富,都将其视为人生礼仪的极重要的一环。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丧葬礼俗经历了从形成至由简到繁的过程,其后直到近现代基本上是在内容上的变化与演进。葬礼形式,在民国之前历朝历代官方多提倡土葬,宋代民间也曾时兴火葬。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洛阳又开始提倡火葬。葬礼礼仪的形式与内容也在逐步简约和着重寄托哀思,这表明了文明的进步。  一、土葬习俗洛阳民间的土葬习俗由来已久,据考古资料可知夏商时期即已成俗。到了周代,不仅修坟造墓,而且也形成了较系统的礼仪。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事兴衰、朝代更迭、战乱灾荒和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等因素,使得土葬习俗或繁或简;并且无论在墓穴营建,棺椁制备还是在随葬器物和葬礼过程中,都渗透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思想因素。时至近现代,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在政府的倡导下土葬礼俗由繁到简,许多封建迷信成分逐渐被剔除。然而80年代以后,在一些乡镇现行的土葬礼仪中,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甚至在某些地方又有回潮之势。 (一)墓穴营造 对墓穴的有意识的营造,在洛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形状结构而言,从古至今基本上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但在不同的时代又有各自的特色。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流行在长方形竖穴墓中死者的腰部位置,修一长方形的殉狗用的腰坑,有的墓棺底还要铺上朱砂。秦代洞室墓,即在长方形竖穴坑的一侧再向内掏洞作墓室,棺木放在洞中(即现在所说的暗葬)。汉王朝崇尚厚葬,出现了许多精心构建的砖砌石砌的各种形状的多室墓。魏晋时代倡行简葬,墓穴多为单室砖室墓和土洞葬。唐代出现“刀”形土洞葬。宋金时期流行建筑结构精美的砖雕仿木结构的多角形墓。元明清时期,土洞墓居多。民国以后墓室多为暗葬,即在挖好一土坑后,再在坑的一边挖一墓室,为安放棺木的地方,其门呈拱形或方形。另外还有明葬,即直接挖一长方形土坑以放棺木。 墓穴的择地、方向、位置被认为事关后世子孙的兴旺发达,历来倍受重视。因此在建墓前要先请“风水先儿”或“看地先儿”选择墓地,主要是相地脉、看风水、方茔地、点墓穴、定墓向。这些活动直到建国前仍十分流行。洛阳民间讲究十不葬:一不葬粗顽石块,二不葬急水拦头,三不葬沟原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寺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洞前山顶,八不葬风水忧愁(不畅),九不葬坐下低凹,十不葬虎龙煞头。挖墓时,丧家要请打墓人,负责破土、挖道、掏堂、下葬、封墓等建墓事宜。他们一般也会看“脉气”、识“风水”,一旦发现土色、温度、砾石、砂礓等“异常现象”或遇到残堂(旧墓穴)立即向丧家报信,要求派人勘查,以便改动移位,甚至易地另行点穴。在打墓过程中丧家还要以烟酒饭食招待打墓人。建国后,看风水被取缔。80年代以后,在有些地方又重新出现。 (二)棺椁制备 棺椁是土葬中的主要葬具之一。上古时代人死后,是将尸体放入一个较浅的比人体略大的长方形土坑内埋葬,并无制备葬具之说。洛阳发现最早的葬具是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瓮棺,之后相继出现了长方形木棺、石棺和陶棺,木棺的使用最为普遍。汉代即以柏木棺为上等棺,并开始出现用砖石砌建墓室,以后葬具一般只有棺。棺由棺体、棺盖组成,北魏以后,富裕人家墓室中又有在墓室一侧砌有放棺的棺床,大多为砖砌的高出墓室平面的平台。北宋时期也有用石棺装殓的。 民国以后洛阳民间土葬沿承了古代使用木棺的习俗。棺木,俗叫“冷货”或“板”,老人生前制做的棺木叫“寿货”。富有之家的老人,一般提前准备棺木。制备棺木的讲究也非常多,首先是木质,习惯上以柏木最佳,楸木较好,松木次之;其次是讲究厚度,一般认为越厚越好;第三讲究板块数目,棺木所用木板块数以少为佳,如四块板组成的盖、底、帮叫“四股头”或“四独货”,为上品;用八块板组成的“叫八股头”或“八仙寿”,为中上等品;由十块组成的叫“十股头”,为中等品;以此类推,“十二股头”为中劣等品,“十四股头”为下等品;另有十八块板、二十四块板组成的等劣品,但美其名为“十八罗汉”和“二十四寿”。棺木制作中禁忌有分脊、破脸、翻角、倒板等。安排底、盖时,必须是单数,棺底用双数就是“分脊”;盖用双数,则谓“破脸”;两块板大小头配合使用,叫“翻角”,颠倒使用叫“倒板”;均为棺木之大忌。做成的棺木,往屋里放时,必须小头面向室内放置,有“挽留”之意,即希望老人能长寿;同时将棺盖反掩,以避棺内有人之嫌。 (三)随葬器物 在墓葬中放置随葬晶的习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