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硕士生自我期许与自我定位一些学术研究的观点
博碩士生自我期許與自我定位:
一些學術研究的觀點
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系
研究講座教授
宋曜廷
大學的任務
「創造知識」:研究
「傳遞知識」:教學
「應用知識」:服務/產學合作
博碩士生自我期許與自我定位
知識的探究者
知識的生產者
「研究」所為為何?
Research for survival: Publish or perish
Research for creation
For both survival and creation
知識的創造:歷程
Garvey Griffith (1971) :
心理學研究
觀念 檢驗 知識
的十三年旅程
邁向研究之路
「勤於查考」
「敏於思辨」
「勇於批判」
「精於論述」
勤於查考(一):廣讀文獻
研究問題從何而來?
Scholars before researchers
金字塔?畫葫蘆?
勤於查考(二):避免抄襲
Dick (2003): 13.6%曾剽竊他人文本
陳智華(2010): 2009-2010教育部接獲
15件碩博士論文抄襲案件,七件成立,五
件不成立,三件待查。
勤於查考(三):手腦並用
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
之末。(鄭板橋)
(Empirical) Evidence-based
argumentation
壓力論文
班級大小論文
誰的壓力比較大?
敏於思辨(一):方法
科學哲學的進展:派典轉移
以思辯帶動方法,以方法明晰思辯
敏於思辨(二):證據(資料)
以資料驗證思辯:(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argumentation
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
之末。(鄭板橋)
勇於批判(一):日常生活
以批判(的眼光)帶動創新
(一些創造發明)
勇於批判(二):好論文的標準
好論文的評判標準:以心理學
為例 (Sternberg, 2003)
論文中有令人訝異的發現,但又可以從理論
角度解釋
論文發現具有理論或實務的意義
論文裡的想法是新的,或者是從新的角度看
舊的問題
結果詮釋很清楚,不模稜兩可
論文提出比以往更簡潔的架構來詮釋資料
論文提出對以往重要理論的質疑
論文使用新的實驗(研究方法)派典
論文的發現或理論具有普遍性
精於論述
學者心中共同的痛…
過來人言…
For psychologists who pursue a
career in scholarship,there is one
more certainty beyond death and
taxes: rejected articles.
--R. J. Sternberg
開啟良性循環,走出惡性循環:從寫出好
論文(或好計畫)做起。
論文的鹽巴:寫作技巧
撰寫研究論文(計畫)
的訣竅 (一)
動機與目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Start strong)
Start strong
藉由問題引發興趣
*以國中基測成績檢驗班級大小效應
*小班就比較好嗎?以國中基測成績檢驗班級
大小效應
*Why do big classes achieve better
academically? A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big-class-size phenomenon
*How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eenagers’ self- and
peer assessm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