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技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临床技能培训手册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
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学检查法
一、耳鼻咽喉科检查器械
耳鼻咽喉检查治疗台
额镜的结构
二、额镜的佩戴和对光
戴 镜:
①戴镜前,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度,使镜面能灵活转动于任何位置,又不至于松滑坠落为度;
②调整额带圈至适合头围大小,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面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度。
光 源:
①与额镜镜面同侧;
②略高于受检者耳部;
③距受检者头侧10~20厘米。
额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 意:
① 光线与视线一致: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光斑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
② 焦距远近适宜:(约25公分)调整光源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调整受检者的头位。光斑才明亮;
③ 双眼平视以成立体像;
④ 保持姿势端正舒适、切勿扭颈弯腰。
三、检查体位
成 人:受检者端坐,腰臀部紧靠椅背,上身稍向前倾,腰直头正,两膝并扰,双手置于膝上。检查者与受检查者平行对坐,距离约30公分调整椅凳高低,使检查者与受检者头位同高,两下肢交叉对坐。如使用综合诊治台,检查者可采取站位进行诊治。
小 儿:由家属或护士抱住坐在椅上,搂抱小儿于怀中、两大腿夹住小儿下肢,左手按住小儿两手及上胸,右手固定头部。
第二节 耳部检查法
一、外耳道及鼓膜检查法
1、单手检查法
通常以左手牵拉耳廓、以腾出右手进行检查和治疗操作。
检查右耳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从上方将耳廓向外后上牵拉,中指将耳屏向前推移
②检查左耳时,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将耳廓向外后上牵拉,食指将耳屏前皮肤向前推移。
2、双手检查法
检查者一手将耳廓向外后上牵拉,另一手食指将耳屏前皮肤向前推,使外耳道拉直、外耳道口开放,如外耳道宽敞和耳毛稀少者,即可看清外耳道及鼓膜。
3、双手耳窥检查法
检查者一手将受检者耳廓向外后上牵拉,另一手持耳镜旋转入外耳道。不可超过外耳道软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并便于使耳镜能上、下、左、右移动,配合调整头位以观察外耳道及鼓膜。
二、检查内容
1、外耳道检查内容
正常外耳道:软骨部外耳道有耳毛,覆有少量淡黄色耵聍或皮屑;骨性外听道的皮肤较薄而平坦,略淡红,无耳毛。
检查时注意外耳道皮肤粘膜有无红肿,有无霉菌丝等。
2、鼓膜检查内容
检查时注意观察鼓膜的型状、位置、颜色和标志。
鼓膜性状:正常鼓膜呈椭圆形浅漏斗状。
鼓膜位置:向前外下倾斜,小儿倾斜尤为明显。
鼓膜颜色:正常鼓膜呈珍珠样银灰色,半透明,有光泽。
鼓膜的标志:
名称 位置形态 锤骨短突 鼓膜前上部的灰白色小突起。 锤骨柄 自锤骨短突至鼓脐,呈白色条纹状,隐现于透明的鼓膜内面。 鼓脐 位于锤骨柄的末端处,鼓膜紧张部的中央。 光锥 自锥骨柄末端向前下达鼓膜边缘的一个三角形反光区。 前、后皱襞 自锤骨短突到鼓膜前、后边缘的皱襞。 鼓膜松弛部 鼓膜前后皱襞以上外听道上壁以下鼓膜。 鼓膜紧张部 鼓膜前后皱襞以下外听道下壁以上鼓膜。 三、耳廓与乳突检查法
受检耳对向检查者,观察外耳有无畸形、红肿、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及乳突压痛。
第三节 鼻部检查法
一、外鼻与鼻前庭检查
1、外鼻检查
先观察有无鼻畸形、变色、肿胀。叩击额窦前壁有无叩痛,压迫眶内上角、尖牙窝有无压痛。
2、鼻前庭检查
嘱受检查者头稍后仰,以拇指将其鼻尖抬起.再左右推动.借额镜反射光线即可看清鼻前庭全貌,注意有无肿胀、糜烂、溃疡、皲裂、肿块、鼻毛脱落和结痂。
二、鼻腔检查
1、执鼻镜手法
检查者一手执前鼻镜,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镜的关节。或拇指附于鼻镜关节处、食指附于受检查鼻尖。前鼻镜之一柄贴于掌心,其余三指握于另一柄司鼻镜的开闭。另一手扶持受检者的面颊部或头顶部以调整变换头位。
2、前鼻镜检查
镜检程序:鼻镜窥叶合拢,与鼻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轻轻上下张开窥叶,抬起鼻翼,扩大前鼻孔、按下列顺序检查。
第一位置:先使受检者头位稍低,以观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及总鼻道的下段。
第二位置:嘱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至30°以检查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沟的部分。????
第三位置:使头部逐渐后仰至约60°,即可看到鼻中隔的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沟和中鼻道的前下部。
在检查过程中,可视需要将受检者头部左右转动,以便能详查鼻腔的内壁和外壁。
3、鼻黏膜收缩:如下鼻甲肿大妨碍检查时,可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签或棉片置下鼻甲内侧面3~5分钟,粘膜收缩后一般即可看清鼻腔深部。
正常鼻腔粘膜呈淡红色、光滑、湿润,粘膜柔软而具有弹性,各鼻道均无分泌物积聚
撤出前鼻镜时,窥叶以半开状态撤出,以免挟住鼻毛引起疼痛。
三、鼻窦检查法
1、望触及叩诊 见外鼻检查法。
2、前、后鼻镜检查法 主要观察鼻道中有无脓液及其所在部位,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