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仪器原理结课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仪器原理结课报告

医学仪器原理结课报告--生物电信号记录仪成员: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心电电位及其波形特征、脑电及其它生物电位及其波形特征;第二部分则分别介绍了六种导联:心电导联:标准导联、监护导联、简化导联、心电向量图导联、脑电导联,最后介绍了电极放置法和导联接法;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心电图机,分为电极与导联线、几种常用的心电图机、心电图机的基本框图与工作原理、心电图机技术指标这四个模块;第四部分则是重点突出介绍了其它生物电放大器中的脑电图机、脑电地形图机、肌电图机,各自的原理结构、技术指标均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生物电信号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到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该部分内容介绍的心电、脑电、肌电、眼电信号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以及波形特征。1.生物电信号:目前已知生物信号可分为两大类:化学信号和电信号,这两种信号既不同又相互密切联系。生物电信号主要有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其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而不是电子的流动。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不活动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如果以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约为-50~-70mv,称为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当给于细胞一个足够大的去极化剌激时,即可记录到一个持续1~2ms的沿轴突波形传导的峰形电位,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通常包括两个部份,由-60至-35时上升较缓慢(可用去极化速率v/s表示),此后上升速率骤增,这一转换点称为阈电位(约-35mv)。局部电位: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此外,电生理学实验中电剌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也遵循同样的变化规律。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或者不产生,但一旦发生则竭尽全力,几乎全部细胞膜皆经历一次由-60至+45mv的变化。比较之下,局部电位的特性截然不同,它是分级的,不传导的,可以相加或相减的,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的。2.心电电位及波形特征:2.1心电电位产生原理:心电图代表了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以一个个心肌细胞的电激动为基础,心肌激动时细胞内发生电传变化。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保持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这称为极化状态。若以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可录得一个负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内外各种离子主要是K+、Na+的浓度存在很大差别,细胞内k+浓度较细胞外约高20~30倍,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10~20倍。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较高,于是一部分K+顺着浓度梯度外流至膜外,增加了膜外正电荷膜内的有机负离子(主要是蛋白质大分子)有随K+外流的倾向,但因分子大,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滞于膜的内表面。膜外正电的排斥作用和膜内负电的吸引作用,使K+的继续外流受阻而达到平衡时,在膜的两侧便形成极化状态。不同类型的心肌纤维,静息电位不同;快反应纤维,如心室肌为-80~-90mV,慢反应纤维,如窦房结则仅-40~-70mV。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或自发地)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迅速变化。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在瞬间消失,细胞内的电位由-90mV迅速变为0mV,乃至+20~+30mV。也就是说极化状态消失,这过程称为除极过程。以心室肌为例,膜电位从静息时的-80~-90mV降至-60~-70mV的阈电位水平,即迅速开始除极。随后细胞内又逐渐恢复其负电位,这过程称为复极。由除极至复极,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及又回至静息电位的一系列电位变化称为跨膜动作电位。可画成一条曲线,分成为5个时相。2.2心电各波产生原理及波形特征①p波为左右心房的除极波,起点表示右心房开始除极,终点代表两个心房除极完毕。P波前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后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P波的形成:正常心脏的激动来源于窦房结。窦房结的激动沿房间、结间传导束分别传至左、右心房及房室交界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腔入口处,故激动首先传至右心房,稍后传至左心房,相继引起左、右心房的除极而产生P波。右心房位于右前方,左心房位于左后方,心房的除极顺序是:从右心房上部开始,继而是辐射快向右心房下部及左心房扩展。因此,心房除极时所产生的电力(可看作一对较强的电偶)先是指向前下方,稍偏右或偏左,随后转向左后方,当两侧心房除极结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