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课件完整版共32章.ppt

  1. 1、本文档共3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民法总论 主讲人:郝秀辉 第一章 民法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调整方法;了解我国民法的性质、表现形式及其效力范围。 【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民法是私法、权利法、市民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第三节 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是权利法。 权利不同于权力,是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受法律保障之活动空间或称行动自由。权利有三个要素:权利的核心是利益;权利的内容是一定范围的行动自由;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暴力。民法之所以是一部权利法,主要是因为:1、民法的精髓是人权和自由,是人类的解放,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权神圣。民法是一部权利宣言书。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民法规则是以权利为其结构的主要线索。民法体系是由民事权利按照位阶的不同组织起来的。3、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民法以权利为本位。义务是为实现权利而设定的。 发育不良;私法不发达;权利、自由、自治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大力推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强调民法的私法性具有方向性意义。 3、民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法律规范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其中任意性规范是允许法律关系的参与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民法采任意性规范表明了国家意志对个人意志的充分尊重。一方面是因为市民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国家不可能为每一个人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市民社会的自治性决定了必须尊重人的选择权,给人足够的自治空间,对它的过分干预将窒息它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对此,我国有惨痛的教训。民法规范的任意性在合同法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另外,对于民事纠纷的处理,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诉讼、仲裁、调解和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 4、民事责任具有同质救济性。所谓同质救济是指民法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以恢复被侵害人权利的圆满状态为原则。即对被损害权利的直接救济。如民法对财产权的救济规定了返还财产、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方法。对人身权的救济规定了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支付精神抚慰金等方法。 第四节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通常所说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民法的渊源是根据民法的效力来源而划分的民法的不同形式,包括成文法、判例法、习惯以及法理学。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功能。掌握民法各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自愿与意思自治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意思自治包括自愿 区别:第一,从立法上看,其含义不同。 第二,从内涵上看,二者有区别。自愿是内心的愿望,无法体现出外在情况如何;而意思自治是内外统一。 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与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有君临法域的效力。作为一般条款,该原则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当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该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当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可直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诚信原则意味着承认司法活动的创造性与能动性。近代以来,作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延伸,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法上,又普遍承认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该原则要求一切民事权利的行使,不能超过其正当界限,一旦超过,即构成滥用。 这个正当界限,就是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的一般秩序。 公共秩序与法律规范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有的法律规范与公共秩序有关。有的与公共秩序无关。 公共秩序比法律规范的外延更宽。 当然,不同的国家对公共秩序的认定是不同的。国情不同,性质不同。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要素;明确法律事实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事权利的概念及分类;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三、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二者不是一个概念。理由是: (一)调整的对象与调整的结果不是一个概念。 (二)不是所有的民事关系都能上升为民事法律关系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