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人民版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1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4 490年、北魏)
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知识回顾:
(1)东汉以来中国政局的演变历程: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大分裂 大动荡 大融合)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九品中正制);文化繁荣,佛教发展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政治前提: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建代 灭国 复国 改号 迁都 称帝 统一)2、奠定基础:早期北魏统治者汉化改革(道武帝拓跋珪 崔宏)
政治:行编户;仿汉制;
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文化:用汉儒,办太学
3、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威胁北魏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 赋税制度)
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4、推动者:冯太后掌权,孝文帝(467-499年)倾心汉族文化
自主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P34、36页内容,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问题及其成因?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面临问题 形成原因 具体措施 历史意义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俸禄制 吏治改善,农民负担减轻。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均田制 租调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缺乏统治中原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迁都洛阳 原因:
保守势力;粮食供应;
柔然威胁;经略中原
影响: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平城不适应发展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移风易俗(汉化)
行汉制、崇儒学
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
通婚姻、改籍贯 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认同;争取汉族地主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三、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改革实质政权封建化、经济农业化、思想儒学化)
1、性质:少数民族领袖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2、历史作用:
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民族: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成功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思考: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1)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加深了北魏统治危机,导致北魏政权的灭亡和鲜卑民族的消失。(2分)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孝文帝改革后统治腐败的结果,鲜卑民族的消失正是民族融合的产物。(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2分)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
民族融合: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融合主要几种形式:一、民族迁徙。二、友好交往。三、联合斗争。四、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五、民族之间的战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 第2节《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典例精析.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 第2节《细胞的能量》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 第3节《ATP的主要来》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 第4节《能量之源》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教案.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doc
-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