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绪论、LP
运 筹 学 与 系 统 工 程 课 件;运筹学;目 录;运 筹 帷 幄 之 中;绪 论;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是系统工程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在美国有人把运筹学称之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1938年英国最早出现了军事运筹学,命名为“Operational Research”
1942年,美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学家命其名为“Operations Research”这个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二战中成功的运筹学案例;运筹学的主要应用;;OR概念;OR发展史;OR研究的基本方法;线性规划;考核内容
理论方法—笔试 75%
平时成绩 15%
实验 10%
;
胡运权等,运筹学教程(习题集),
清华出版社,北京,2008年
Wayne L.Winston著,运筹学应用范例与解法
清华出版社,2008
;前沿追踪;第一章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问题的提出;问题讨论;问 题 分 析;模 型;例2、配料问题(min, ?);二、线性规划的定义和数学描述(模型);2.配比问题和生产计划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 ;3.LP的数学描述(数学模型): ;(2)紧缩形式;(3)矩阵形式;(4)向量—矩阵形式:;1.2 图解法
Graphical Method;图解法的步骤:;x2;2;2;2;x1;由以上例题可知,线性规划的解有4种形式:;1.通过图解法了解线性规划有几种解的形式
2.作图的关键有三点
(1)可行解区域要画正确
(2)目标函数增加的方向不能画错
(3)目标函数的直线怎样平行移动; 图解法的局限性?
1947年G.B.Dantzig提出的单纯形法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通用算法求解线性规划。 ;LP的标准型:
1、LP标准型的概念
(1)什麽是LP的标准型?
(2)LP标准型的特点
? 目标函数约定是极大化Max(或极小化Min);
? 约束条件均用等式表示;
? 决策变量限于取非负值;
? 右端常数均为非负值 ;;课堂练习1-1:将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 ;2、LP问题的标准化
(1)目标函数的标准化 ;目标函数标准化示意图;;(2) 约束条件的标准化
约束条件是≤类型
——左边 加 非负松弛变量
x1-x2+x3+x4=10
约束条件是≥类型
——左边 减 非负剩余变量
3x1+2x2-x3-x5=8
变量符号不限(无约束)
——引入新变量 ;① x3=x3’-x3’’;x1’=-x1
②约束1引松弛变量;约束2引剩余变量;约束3变号;
③目标函数标准化,引入变换Z’=-Z;
④整理;;标准型前后对比;举例;迭代原理;迭代原理 ;迭代原理 ;优化方法 ;迭代原理基本流程 ;基本概念 ;maxz=2x1+3x2+x3
x1+3x2+x3+x4=15
2x1+3x2-x3+x5=18
x1-x2+x3+x6=3
x1,x2,x3,x4,x5,x6?0;;基本概念 ;关于标准型解的若干基本概念:; 关于标准型解的若干基本概念:;本节重点:;可行域的性质;基 本 定 理;问 题; 1.2.3 单纯型表及其格式; 例1.2.2 试列出下面线性规划问题的初始单纯型表;1.2.4 标准型的单纯型算法; 1.2.4 标准型的单纯型算法; 1.2.4 标准型的单纯型算法; 1.2.4 标准型的单纯型算法;用单纯形法求下列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解】化为标准型,加入松驰变量x3、x4则标准型为;进基列
;1.3 人工变量的引入及其解法 1.3.1 当约束条件为“?”型,引入剩余变量和人工变量; 1.3.2 大M法的求解过程 例1.3.1; 表1.3.1 例1.3.1的单纯型表迭代过程; 大M法的一些说明; 1.3.3 二阶段法的求解过程;; 表1.3.2 用二阶段法求解例1.3.1的第一阶段; 表1.3.2 用二阶段法求解例1.3.1的第二阶段;1.5 单纯型法的一些具体问题; 表1.5.1 例1.5.1 的单纯型表及其迭代过程; 1.5.3 关于多重解问题; 表1.5.3 例1.5.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