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古籍繁体)
篇名醫學衷中參西錄
書名:醫學衷中參西錄
作者:張錫純
朝代:清
年份:西元1909年
目錄一、醫方\(一)治陰虛勞熱方
篇名1.資生湯
內容:治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藥(一兩) 玄參(五錢) 于術(三錢) 生雞內金(二錢,搗碎) 牛蒡子(三錢,炒,搗)
熱甚者,加生地黃五六錢。脾為后天之本,能資生一身。脾胃健壯,多能消化飲食,則全
身自然健壯,何曾見有多飲多食,而病勞瘵者哉?《內
經》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在女子為不月,其傳為
風
以其先不過陽明,胃腑不能多納飲食也,而原其飲食減少之故。曰發于心脾,原其發于心脾之
故。曰有不得隱曲者何居?蓋心為神明之府,有時心有隱曲,思想不得自遂,則心神拂郁,
心血亦遂不能濡潤脾土,以成過思傷脾之病。脾傷不能助胃消食,變化津液,以溉五臟,在男
子已隱受其病,而尚無顯征;在女子則顯然有不月之病。此乃即女以征男也。至于傳為風消
,傳為息賁,無論男女病証至此,人人共見,勞瘵已成,挽回實難,故曰不治。然醫者以活
人為心,病証之危險,雖至極點,猶當于無可挽回之中,盡心設法以挽回之。而其挽回之法
,仍當遵二陽之病發心脾之旨。戒病者淡泊寡欲,以養其心,而複善于補助其脾胃,使飲食
漸漸加多,其身體自漸漸複原。如此湯用于術以健脾之陽,脾土健壯,自能助胃。山藥以滋
胃之陰,胃汁充足,自能納食(胃化食賴有酸汁)。特是脾為統血之臟,《內經》謂“血生
脾”,蓋謂脾系血液結成,故中多函血。西人亦謂脾中多回血管
為血匯萃之所。此証因心思拂郁,心血不能調暢,脾中血管遂多閉塞
,或如爛炙,或成絲膜,此脾病之由。而脾與胃相助為理,一氣貫通,臟病不能助腑,亦即胃
不能納食之由也。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郁積可
知。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補脾胃之妙。故能助健補脾胃之藥,特立奇功,迥非他藥所
能及也。方中以此三味為不可挪移之品。
玄參《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善治女子產乳余疾,且其
味甘勝于苦,不至寒涼傷脾胃可知,故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熱,即以退周身之燒熱;且其色黑
多液,《神農本草經》又謂能補腎氣,故以治勞瘵之陰虛者尤宜也。牛蒡子體滑氣香,能潤肺又能
利肺,與山藥、玄參並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故加之以為佐使也。
地黃生用,其涼血退熱之功,誠優于玄參。西人謂其中函鐵質,人之血中,又實有鐵鏽。地
黃之善退熱者,不但以其能涼血滋陰,實有以鐵補鐵之妙,使血液充足,而蒸熱自退也。又
勞瘵之熱,大抵因真陰虧損,相火不能潛藏。
地黃善引相火下行,安其故宅。《神農本草經》列之上品,洵良藥也。然必燒熱過甚而始
加之者,以此方原以健補脾胃為主,地黃雖系生用,經水火煎熬,其汁漿仍然粘泥,恐于脾
胃有不宜也。至熱甚者,其脾胃必不思飲食,用地黃退其熱,則飲食可進,而轉有輔助脾胃
生山藥,即坊間所鬻之干山藥,而未經火炒者也。此方若用炒熟山藥,則分毫無效
于術色黃氣香,乃浙江于潛所產之白術也。色黃則屬土,氣香則醒脾,其健補脾胃之功,迥
異于尋常白術。若非于潛產而但觀
其色黃氣香,用之亦有殊效,此以色、味為重,不以地道為重也。
西人謂︰胃之所以能化食者,全賴中有酸汁。腹飢思食時,酸汁自然從胃生出。若憂思過度
,或惱怒過度,則酸汁之生必少,或分毫全無,胃中積食,即不能消化。此論與《內經》“二
陽之病發心脾”、“過思則傷脾”之旨暗合。
或問曰︰《內經》謂脾主思,西人又謂思想發于腦部,子則謂思發于心者何也?答曰︰《內
經》所謂脾主思者,非謂脾自能思也。蓋脾屬土,土主安靜,人安靜而后能深思,至西人謂思發于腦部,《內經》早寓其
理。脈要精微論曰︰“頭
者精明之府。”夫頭之中心點在腦,頭為精明之府,即腦為精明之府矣。既曰精明,豈有不
能思之理,然亦非腦之自能思也。試觀古文“思”字作“ ”,囟者腦也,心者心也,是知
思也者,原心腦相輔而成,又須助以脾土鎮靜之力也。
或問曰︰子解二陽之病發心脾一節,與王氏《內經》之注不同,豈王氏之注解謬歟?答曰︰
愚實不敢雲然。然由拙解以繹經文,自覺經文別有意味,且有實用也。夫二陽之病發心脾,
與下三陽為病發寒熱,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句法不同,即講法可以變通。蓋二陽之
病發心脾,謂其病自心脾而來也。三陽為病發寒熱,是形容三陽之病狀也,故將之病“之”
字易作“為’字。至一陽發病數句,其句法又與三陽為病句不同,而其理則同也。
或又問︰三陽一陽病,皆形容其發病之狀,二陽病,獨推究其發病之原因者何居?答曰︰三
陽、一陽,若不先言其病發之狀,人即不知何者為三陽、一陽病。至二陽胃腑,原主飲食,
人人皆知。至胃腑有病,即不能飲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