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积极 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 面对理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宋)张载 2003年12月10日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总结) 小结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① “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 纲常伦理是天理 ③ 存天理,灭人欲 ④ “格物致知” ① “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 “心即理”,心外无理 ③ “致良知”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B B A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A C * 请饱览书院的风彩神韵 程门立雪 第3课 宋明理学 江 南 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 佛教兴盛 一、背景 (1)魏晋: 佛、道传播 1. 魏晋、隋、唐时的儒学面临挑战 (2)隋: 看书内容归纳:隋儒学家提出什么主张? “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三教合归儒” 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 儒学吸收佛、道精华, 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看书内容归纳:唐出现什么局面?给儒学造成 什么影响? 三教并行 使儒学地位进一步下降。 (3)唐 朝: 2.宋朝 (1)宋朝加强专制统治;重文轻武;重视儒 学作用。 (2)儒学家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 对儒家经典义理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统治需要、儒学家努力使儒学复兴 请饱览书院的风彩神韵 二、内容:程朱理学 1.北宋:程颢、程颐 分析归纳二程观点有哪些?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程 颢 程 颐 1.北宋: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人伦即天理 (3)认识论: 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获得其中 的知识——理 格物致知 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他于 1148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 ,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 朱熹死后不久,成为 “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 2.南宋:朱熹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材料二: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 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2.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1)天理是三纲五常 (2)存天理,灭人欲 (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