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系统星上赋形天线波束匹配参数仿真-易迪拓培训.PDF

小卫星系统星上赋形天线波束匹配参数仿真-易迪拓培训.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卫星系统星上赋形天线波束匹配参数仿真-易迪拓培训

第2 卷 第4 期 信 息 与 电 子 工 程 Vo1 2 No 4 2004 年12 月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c 2004 小卫星系统星上赋形天线波束匹配参数仿真 韩庆文 杨力生 黄天聪 易念学 重庆大学 通信学院 重庆 400044 摘 要 飞行体对地观测形成的远近效应 在地球曲率的影响下 将其更加突出 从而使 测控站跟踪中低轨道航天器的弧段和通信时间受到限制 为克服远近效应 可以采用星上赋形波 束天线增加低仰角用户的接收电平 这种天线通常称为地球匹配波束天线 目前 实现地球匹配 波束天线的方法很多 考虑到其经济实用性 本文采用双天线进行星上天线赋形 实现准地球 匹配波束 并对有关参数进行了计算 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通信技术 地球匹配波束 双天线 赋形 方向图 小卫星系统 中图分类号 TN82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92(2004)04-0302-04 1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卫星通信向全面满足个人通信和宽带通信需求的方向发展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相当 于把地面上的测控站升高到了同步卫星轨道高度 一颗卫星就能观测到大部分在近地空域内飞行的航天器 两 颗卫星组网就能基本上覆盖整个中 低轨道的空域[1,2] 因此由两颗卫星和一个测控站组成的跟踪和数据中继 卫星系统 可以取代配置在世界各地由许多测控站构成的航天测控网 但是对于中 低轨道卫星来说 上下行 信道要受到各种干扰和复杂地面移动环境的影响 其严重程度足以使系统失效 高频段电波的直线传播特性和 地球曲率的影响 使测控站跟踪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轨道弧段和通信时间受到限制 为此 卫星的通信体制应建 立在 经过努力能实现的高新技术 基础上 一般可以采用的解决措施有 对信源采用级联编码 扩频调制采 用高扩频增益的DMF-RAKE 接收机 星上天线方向图赋形等 采用了星上赋形波束天线增加低仰角用户的接 收电平 还可克服远近效应[3,4] 由于地球的表面因素对通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地球的曲率 会直接影响接收点的场强 一般 采用星上天线赋形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2 地球匹配波束 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和覆盖表面到达角不同 地球上各个接收点的接收 [5] 电平有很大变化 如图1 所示 设 O 为地心 R 为地球平均半径 S 为卫星所在位置 S1 为星下点足迹 dm dm 地面观测点为 P 天线对观测点和星下点之间的夹角q PSS 1 地心角 b POS 1 观测点对卫星的仰角为g 卫星对地高度h SS1 卫星至观 [6] 测点的距离 d SP 则 1 2 2 d [R (R h) 2R (R h) cos b ]2 1 图1 地球曲率与卫星覆盖表面 sin b tan(q ) 2 p cos b R h 2 此处 p 当 R 6378 km h=800 km 时 p =1.12543 最大斜距 d m 2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