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docVIP

2017春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 课时计划:1 课题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教学内容 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宋词的流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过程与方法: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宋朝的文学、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教学难点:了解宋朝的文学、艺术成就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宋代人的都市生活和文化娱乐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问: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吗? (1)宋代城市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城市商业活动也突破了昼夜的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早市。 (2)北宋都城东京人口最多时达百万以上,城中商业店铺林立,最繁华的商业区昼夜经营 (3)宋代饮食业非常发达,饮酒、饮茶成为普遍得到社会风气。城市服务行业也迅速发展,分工细致。 (4)瓦子的出现 读史料: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休闲娱乐场所是瓦子。这里面有一块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 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宋词的流行 特点:句式有长有短,语言通俗浅近,题材贴近生活,更适合自由抒发个人情感 2.背景:随着北宋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词日益流行起来。 3.代表词人 苏轼:多才多艺(烹饪、宋词、书法)的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历城)人。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评价:宋词的流行是北宋社会安定和都市繁华的产物,既适应了平民大众的世俗文化需求,也反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下文人士大夫对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两分钟安全教育:在家注意用电、用煤、用火等安全,注意门窗通风。课间不要追逐打闹,文明休息,礼貌让行。安全顺口溜牢记心中。上下楼梯靠右行,放学排队就餐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