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2.docVIP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2.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2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1.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放人们欢送杨利伟的录象,学生欣赏。学生根据所看内容,口头描述送行的场面。 ?1.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句。 (2)用简要的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 理清课文结构。 (2) 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 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 (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 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找出议论抒情的句。 () 师生共同讨论议论抒情句的含义作用。 ()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 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 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描写一个场面,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 各同学收集航天资料,自办一份以航天为主题的手抄报;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的多媒体。科技课展览。? ?背景链接 杨利伟: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新华网2003-10-15?13:42:58)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贾永、曹智、奚启新)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把“神舟”五号飞船推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间,38岁的杨利伟成了第一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北京时间15日9时,杨利伟乘坐乳白色的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计划,他将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在这次约60万公里的旅行完成后,他将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 飞船准确入轨后,地面指挥中心收到了杨利伟从太空传来的“一切正常”的消息……? 笼罩在中国航天员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是杨利伟出征前才揭开的。此时的他与另外两位航天员一起,在高清洁度的玻璃房中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闪光灯不时打在他们的脸上,杨利伟神情平静。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头脑冷静,有着过人的心理素质。?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他的家乡辽宁绥中县,早年的伙伴还清楚地记得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1983年9月,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直至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身高1.68米,大学文化,中校军衔。他有一个8岁的男孩,爱人张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 “通过5年的学习和身体、心理、技术训练,这些航天员均已具备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的学习和训练都是最好的之一。”?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们掌握了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宇宙航行学,火箭与飞船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检测以及航天医学方面的知识,并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按照航天飞行程序进行无数次从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模拟飞行。? “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杨利伟回忆。? 如果飞船返回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陆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不能赶到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