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土地整治序言第一章
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 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的区别 土地和土壤不是一个概念。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地的含义要比土壤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却无法搬动土地。 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的区别 我国土地资源量 国土总面积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居第三位。 人均占有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 ,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均的1.8%、2.4%、7.0%和21%。 人均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 。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和西部利用差异明显 全国有85%以上的耕地、建设用地和80%以 上的林地分布于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地区;西 部干旱高寒区大部分为草原和荒漠。 另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分布上也不均。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 上,耕地占36%;淮河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 不足20%,耕地却占64%。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全面反映。土地利用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 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 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而变化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国外土地分类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 国外土地分类多数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的依据,具体到各国又有差异: 美国主要以土地功能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英国和德国以土地覆盖(是否开发用于建设用地)作为分类依据 俄罗斯、乌克兰和日本以土地用途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印度则以土地覆盖情况(自然属性)作为划分地类的依据 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解放以后 国内土地分类依据与国外基本相同,也是以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分类依据,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采用以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为分类依据,城镇地籍调查采用以土地用途为分类依据等 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中国的耕地质量 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 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中国耕地目前面临的污染 耕地资源状况恶化的原因 1城乡建设滥占、 浪费耕地 2基础设施超前 占用耕地 3农业结构调整 占用耕地 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 依法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效益 2 提高城市化水平,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 积极治理“三废”,防止农田污染 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 5 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6 健全地权制度,稳定人地关系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 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国外土地整治的发展及特点 国外土地整治的发展及特点 欧洲几个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分析表 我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史 我国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公田由奴隶共同耕种,收获归公;私田分配给奴隶耕种,把井田作为俸禄多寡的标准。 以后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秦汉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都可以认为是土地整理,但使土地整理成为真正的一门学科和一项技术工作还是建国以后。 当前形势下的整治需求 土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城乡统筹要求深化土地整治工作 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使显示对当前的土地整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通过土地整治,进一步打破城乡隔阂,扩展城市资本与农村土地资源自由交换和流转的渠道,要让更多的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