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宋明理学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三宋明理学5

庐山白鹿洞书院 三、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二)创立过程 概念: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读大纪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朱熹(1130—1200) 3.发展:陆王心学 陆九渊 (三)历史影响 1.消极: 2.积极: * *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创立背景 (二)创立过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三)历史影响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影响 1.创立: “北宋五子” 2.程朱理学二程的思想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的核心是“仁” 总特征: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程 颐 程 颢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程颢像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领域? 朱熹 世界——理 方法:格物致知 成熟:朱熹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存天理 灭人欲)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 方法: 心即理 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 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影响 实质 内容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同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哲学范畴 实现“理” 认识“理” 异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 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 欣赏诗作品味其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1.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 再欣赏它一次吗? 2.或许你读不懂陆九渊的诗,只要能从中找出“变”与“不 变”的就可以了。 朱熹 vs 陆九渊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 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 朱熹 vs 陆九渊 治学方法迥然不同 道问学、读书穷理。 尊德性、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朱熹 vs 陆九渊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