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详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功效详释

十二、平肝、息风 1.重镇潜阳:又称“介类潜阳”,所谓介类是指以软体水下之动物,取其甲壳入药,长于潜降上亢之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证 2.滋阴潜阳:以滋阴镇静,缓和和制止肝阳上亢为主要作用,故适用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亢逆于上所致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烦躁等证。 3.清热平肝:既能清解热邪,又能平抑肝阳的药物作用。适用于热极生风证,症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等。 十二、平肝、息风 4.平肝息风:以平肝风为主要作用 ,适用于温热病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 ,血虚生风等肝风内动病证,亦可用 治破伤风,癫痫,及惊风抽搐等证。 5.息风止痉:又称“虫类息风”,虫类药一般为昆虫、环节动物、蠕虫等,其中有善于息肝风止痉,长于治肝风内动证者 十三、开窍 1.化痰开窍:主要用于痰浊秽恶阻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迷,症见面色晦暗,胸闷作呕,意识模糊,甚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等。 2.开窍醒神:能开通心窍,苏醒神志的药物作用,谓之开窍醒神。开窍药气味芳香,性善走窜,适用于神志昏迷、口噤不语的闭证。 3.清热开窍:适用于温病热陷心包之神志昏迷证,症见面红、身热、苔黄、脉数等 4.开窍辟秽:开通心窍,化浊辟秽之义。具有芳香开窍,化浊辟秽作用的药物,适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神志昏迷的闭证。 十四、止带 1.健脾止带:若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无臭味者属寒湿,是脾虚不运、寒湿下注所致,治宜健脾止带 2.燥湿止带:药性苦燥,能除湿并能制止皮肤瘙痒的药物作用,谓之燥湿止痒。适用于疮疡疥癣、湿疹瘙痒及阴部湿痒等症。 3.清热燥湿止带:若带下色黄、量多、质粘稠、味臭秽者属湿热,是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燥湿止带。 4.固精止带:具有制止滑精,制止带下的双重功效,称之为固精止带。固精止带的药物多能治疗肾虚滑精及带下不止等症。 5.收涩止带:通过收敛固涩以止带下,谓之收敛止带,也称收涩止带。收敛止带的药物味酸涩性温或性平,适用于脾虚阳虚下焦不固,腰膝酸软,带下清稀而量多者。 十五、通便 1.泻下通便:通过泻下以通大便。药物多为苦寒沉降之品,适用于热结便秘、宿食及湿热积滞内停等症 2.润下通便:药物多味甘质润,以种仁为多,入脾、大肠经。适用于年老体弱,血少津枯所致肠燥津枯便秘之证。 3.补血润肠通便:血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等,治宜补血润肠通便。 4.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阴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等,治宜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 5.壮阳通便:壮阳药能温补肾阳,通畅大便,适用于阳虚便秘者。症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等 十六、利咽 1.清热利咽:消除咽喉肿痛,使咽喉通利之义。药大多寒性,具有散风热、清肺、清痰等不同作用。 2.敛肺开音利咽喉:诃子能利咽开音,为治疗肺有虚火,咽痛失音的要药。 十七、止汗 1.清热止汗: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 兼见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属实热证。 用石膏清热可达止汗之目的。 2.益气固表止汗:补益卫气,固护肌表以止虚汗,谓之益卫固表止汗。益卫固表药多甘温,适用于卫阳虚,腠理疏松,易于感冒或表虚不固之自汗等。 3.敛汗:药物多味甘,性平或凉,归肺、心经。适用于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证。前者症见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后者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等。 4.清热燥湿止汗: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等属邪热郁蒸型汗出,宜清热燥湿止汗, 十八、退热 1.疏散风热:药物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 热为主要作用,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温 病初起的一类药物称为发散风热药。亦称 辛凉解表药。 2.解肌退热:解除肌表之邪以退除热邪之义。用于由皮毛侵入肌腠,证见恶风,有汗之证,或温煦肌腠,使卫阳得通,外邪得解;或疏解肌表,透达外邪,前者如桂枝,后者如柴胡、葛根。 3.凉血清热: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邪而退热的药物功效。用于治疗邪入营血,身热不退,或阴虚血热证。 十八、退热 4.清虚热:亦称“退虚热”,清解虚热之义 清虚热药大多甘寒,适用于阴虚发热之证,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