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大众传播通论
大众传播通论
绪论
2010/3/1
绪论
《大众传播通论》课程的实质是媒介认知教育,这种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
何谓“媒介认知”(media literacy)?
媒介认知是一种(媒介消费者)充分并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的能力。
《大众传播通论》
绪论
媒介认知也是一种研究——对运作于我们政治和经济体制中的媒介,以及它对我们置身其中的文化发展和维持所发挥的作用一一进行系统的研究。
媒介认知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在多媒体时代必备的生存本领。
绪论
课程设置的目的:
增加学生对大众传播过程和大众媒介产业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在如何与媒介产业进行互动并使媒介内容产生意义方面提高认识。
帮助大家成为具有更高识别能力和更多知识的媒介内容消费者。
绪论
媒介的作用:
媒介在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媒介是各种议题得以争论的文化论坛。
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着我们信仰的故事讲述者。
通过这些作用,媒介成为创造和维持主流文化和与多种限制性次文化交流的中枢。
推荐书目
《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之一)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传播是什么?
“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它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信息渠道。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威尔伯·施拉姆简介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8),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1942年起从事传播学研究工作,创建多家传播学院,最早在大学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1955—1973年为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传播研究所所长,后任夏威夷东西方传播所研究员。1982年4—5月访问中国,带动了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传播”初探
传播是一个把信息从信源传递给受者的过程。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用五个W来描述传播是什么: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连续的过程,其中涉及的任何一方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制造“含义共享”信息的活动。
“传播”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源于古希腊的两个词根:一个是com,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一个是munus,指效用、产品、作品、利益、服务等。两个词根合意为“共有、共享”。
传播是双向的、共享意义上的信息、知识的流动过程。
几个重要概念
信息
知识
讯息/资讯
思考: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与讯息的关系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大众媒介职业化的、点对面的,以单向为主的社会性传播。
社会的最底层能够接触到传媒,才开始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播的生产过程:
传媒工作者/大众传播生产的管理与分工/新闻源与新闻价值判断/传媒内容生产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
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和不断调整相互关系
使社会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提供娱乐
第二讲 传播理论
一、线性传播理论
1、枪弹论/靶子论/皮下注射论
2、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传播(传输)者→(讯息/信息/信号) → 信宿(目的地)/受传者(接收者)
3、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
增加了反馈机制
4、伯洛模式:
信源→ 接收者/刺激→反应
传播理论
二、互动理论和模式
施拉姆模式(最早)将传播视为互动而非线性过程。
三、强调传播功能或用途的理论
1、使用—满足理论:关注人们如何使用媒介,人们通过媒介消费来满足需求。
2、期望----价值理论
3、游戏----娱乐理论
传播理论
人们需要通过媒介消费来满足的需求:
认知
情感
个人整合
社会整合
逃避
传播理论
“追溯以往就可以看到,我们在认识我们仍然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环境时是多么地迂回曲折。我们可以看到,传媒带给我们的消息时快时慢,但只要我们信以为真,我们似乎就会认为那就是环境本身。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沃尔特·李普曼
(1889---1974),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记者和报刊专栏作家。从1910年从事新闻工作,一生撰写的时事评论一万多篇,汇集成91卷,另外还出版书籍30余种,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新闻、外交等领域。他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被视为舆论学的开山之作,揭示了许多新闻传播与舆论互动的规律性现象。
温总理答记者问精彩语录
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测评399.doc VIP
- 男科的现状与发展战略.pptx VIP
- BOSS效果器ME-7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5.3 认识直角(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大学语文》怎样读懂一首诗(1)-教学课件.ppt
- 幼儿照护中级核心技能考评标准.pdf VIP
- 老视框架眼镜验配专家共识(2025).docx VIP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指南:新生儿复苏(2025年).pptx VIP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LED室内照明智能调节系统设计(附PCB图和原理图)》11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