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疾病护理营养性疾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内科疾病护理营养性疾病

小儿内科疾病护理-(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主讲人: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不足或食物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而消耗自身组织,使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缺乏症。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喂养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辅食添加不及时、饮食成分不合理、淀粉类食品过多、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突然断奶等。 2、疾病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先天性畸形等)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症状) 体重下降程度 皮下脂肪、肌肉 全身情况 Ⅰ度 15-25% 腹部皮下脂肪减少 厚度0.8~0.4cm 肌肉松驰 面色正常或稍发白,一般情况好 Ⅱ度 26-40% 腹部皮下脂肪消失 厚度0.4cm 皮肤弹性差, 肌肉明显松弛 面色苍白, 食欲下降, 不活泼 Ⅲ?>40% 腹部、面部皮下脂 肪消失,老人貌 肌消瘦或萎缩 精神萎靡, 反应低下, 拒食 如何划分小儿营养不良的程度? 临床常将小儿营养不良划分为三度: 1度:体重较正常值均下降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在0.4-0.8cm,一般状态无明显变化。 2度:体重较正常均值下降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在0.4cm一下,身长低于正常。躯干消瘦显著,皮肤苍白松弛、弹性差,易疲乏,哭闹不安。 3度:体重较正常均值下降40%以上。全身包括面部皮下脂肪层消失,呈皮包骨样,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发育迟缓,反应低下,皮肤干皱失去弹性,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抑制和烦躁交替出现,易于并发感染。 营养素的需要 (一)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二)非产能营养素 维生素 矿物质 水:婴儿每日需150ml/kg,以后每3岁减少25ml/kg,至成人每日需40~45ml/kg 婴儿能量来源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EM: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伴各器官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 能量不足为主消瘦型 蛋白质不足为主浮肿型 消瘦-浮肿型 【病因】 1 .喂养不当 母乳不足,突然断奶 奶粉配置过稀,长期喂淀粉食物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解剖异常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3. 需要量增多 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最初症状)到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是VitA缺乏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 营养不良的常见护理问题有哪些?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 摄入不足和(或)丢失,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如低血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等。 4、知识缺乏:与患儿及家长对合理营养的认识不足有关。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VDR是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佝偻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日光照射不足,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产生。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4、其他疾病如腹泻、肝肾疾病等,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体内转化。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初 期 激期:活动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发病年龄 3月左右 3月 ? 多2岁 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神 经精神症 状,枕秃 骨骼改变,运 动功能智力发 育迟缓 症状和体征 减轻或接近 消失 症状体 征消失, 后遗症 血钙 正常或稍低 稍降低 数天内恢复 正常 正常 血磷 浓度↓ 明显降低 同上 正常 AKP ↑or正常 ↑↑ 4~6W后改善 渐正常 正常 X线表现 钙化带模糊 消失,杯口状 出现不规则 正常 枕 秃 骨骼改变 (1)头部 3~6月颅骨软化,乒乓球样 8~9月方颅:额骨和顶骨爽侧骨样组织增生 前囟:2~3岁 出牙延迟、龋齿 骨骼改变 (2)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 郝氏沟 鸡胸 漏斗胸 胸廓病变可影响呼吸 7~10肋 789肋软骨内陷 骨骼畸形 (3)四肢 手镯、脚镯: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 X型腿、O型腿 脊柱后凸或侧凸 如何预防佝偻病? 1、指导孕妇及时、合理补充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饮食,多晒太阳。 2、产后加强营养,保证母乳质量。 3、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生后2周开始每天给予预防剂量维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