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 广西师大环境与资源学院.ppt
本章内容 1、微生物基础 2、好氧悬浮生长技术(重点) 3、好氧附着生长技术 4、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5、生物脱氮除磷技术(难点) 6、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 7、废水土地处理技术 第一节 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 复习 1、水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属于自养微生物还是异养微生物? 2、异养微生物需要那些“食物”? 废水处理中重要的微生物:细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轮虫以及甲壳类动物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考虑到细胞的自然死亡,因此细胞的净增长速率为: 课堂学习题 假如我们定义净生物体系数是净生物体生长速率与基质利用速率之比值。 本章概要 (一)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二)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其演变(三)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与运行参数 (四)好氧悬浮生长处理工艺质量平衡方程(本章重点) (五)曝气方法与曝气机理 (六)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及计算 一、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自1912年开始至今,活性污泥法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活性污泥法本质上与天然水体(江、湖)的自净过程相似。 (一)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大量微生物形成的絮凝团,外形呈黑色污泥状。与污水混合完全,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净化水体。 2、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及其评定指标 污泥体积指数( SVI , ml/g):取1升污水在带刻度的量筒内沉降30min后,读取污泥所占体积(SV,ml/L)。将此混合液过滤,干燥,称重,得每g污泥干重所占体积(MLSS) SVI= SV/ MLSS 3、污泥龄 又称“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条件,是必须在曝气池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悬浮固体量。但是,活性污泥反应的结果,使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在量上有所增长,这样,每天必须从系统中排出相当于增长量的活性污泥量。 △X=QWXr+(Q-QW)Xe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天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平均停留的时间。 θc= Vx/△X θ c= Vx/ QWXr+(Q-QW)Xe 在一般情况下,Xe值极低,可忽略不计,上式可简化为: 4、BOD-污泥负荷 活性污泥反应的核心是活性微生物,而参与反应的物质有: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有机污染物和保证活性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的溶解氧。 决定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活性污泥增长速率以及溶解氧被利用速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 F/M=QSa/XV 想一想: 过高的F/M会对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有什么影响?过低的F/M又会对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有什么影响? (四)好氧悬浮生长处理工艺质量平衡方程(本章重点) 1、生物体的质量平衡 做一做 请同学们根据基质物料平衡,推出 X的函数表达式。 (六)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及计算 1、设计内容: 选定工艺流程; 曝气池的容积的计算及曝气池工艺设计; 计算需氧量、供气量以及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计算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与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 二次沉淀池的选定与工艺计算、设计。 2、应确定的主要各项参数 首先解决需氧量和供气量。 (3)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 污泥回流量可以从沉淀池的质量平衡方程来确定。假设二次沉淀池的污泥量保持不变(稳定状态) 回流比的确定:假定从二沉池出水所夹带的活性污泥量,剩余污泥排放量以及污泥增长量忽略不计,则: 第三节 好氧附着生长系统处理技术 1、降解原理 2、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 4、生物接触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塔式生物滤池填料 北京徕福卓尔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塑料重波填料 滤池面积为: 补充内容 联合的好氧处理工艺 优点: (1)附着生长工艺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性 (2)附着生长工艺供部分去除BOD用时的容积效率和需要能量少。 (3)附着生长工艺预处理的作用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特性。 (4)由于有活性污泥处理,有高质量的出水。 第四节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一、概述 二、厌氧生物处理机理 三、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四、厌氧生物处理的新发展 一、概述 1906年德国学者Imhoff开发双层沉淀池 处理有机污泥.(化粪池) 1970年代由荷兰学者G.Lettinga等人研究成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20世纪90年代,EGSB及IC (2)厌氧污泥层工艺 1.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工艺) 2.厌氧隔板反应器 3.厌氧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