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淡然无极思想的美学意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淡然无极思想的美学意蕴

庄 “淡然无极”思想的美学意蕴 郑 笠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 350108 ) 摘要:庄子崇尚虚静恬淡之美,高扬“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庄子“淡”的美学意蕴主要包含三个层 面,一是朴素、恬静、基于个体生命的美;二是超然于物、超然于世、超然于有限时空的美;三是有无相生、 虚实相济、以简驭繁之美。庄子崇“淡”的思 成为后世“平淡自然”审美趣尚的重要源头。 关键词:庄子;淡;超越;简约;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I206.2 粤 庄子反对五色五声之华美,崇尚虚静恬淡,高扬“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他的“淡”的思 具 有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后世繁衍出诸如“平淡”、“清淡”、“淡雅”、“淡泊”等众多相关的审美范畴群, 成一股强大的“平淡自然”的审美趣尚,主导着中国古 雅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学界研究庄子美学,多 少涉及到他的崇“淡”思 ,但专文探讨仍为数不多。本文拟从“淡”的基本层“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分析 其范畴的审美内涵,“淡”的引申层“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探求其形而上的超越性,“淡”的拓展层“淡然 无极而众美从之”追寻其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的境界所 成的巨大审美张力。 一、虚静恬淡寂漠无为 “淡”的本义,指味不浓,浓度不高。《说文解字》释为“薄味也。 之反也。酉部曰:本 ,厚酒也。”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尹知章注:“无味谓之淡”。 对“淡”的推崇始于老子,老子赋予君子之道以“淡”的性格,并将它超拔于世俗的欲望之上。“淡”在 《老子》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关于兵器的文字中:“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三十 一章)。老子在对用兵的否定态度中,提出“恬淡为上”为“有道者”、“君子”的处世之道。第二次出现,与 五色五声相关:“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 子》三十五章)。这里的“淡”,是耳目声色口腹之欲的对立面,指“道”无味、无 、无声却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可见,“淡”在《老子》中虽然只提到过两次,却已然明示了其“恬淡为上”的高品位与“用之不足既” 的无穷潜力。 庄子对老子“淡”的思 大加发挥,不仅出现的频率高得多,内涵也丰富得多。“淡”在《庄子》中出现 了十六次,其中单字六次,词十次。其基本内涵是“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主要体现为无所矫饰的素朴、寓 动于静的恬淡以及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幽独之美。本文拟先从文本中坐实理解以求迹近于原貌,再据 此阐发其美学意蕴。 首先,“淡”体现为无所矫饰的素朴。“汝 心於淡,合气於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焉” (《庄子·应帝王》),“ 心於淡”,郭象注:“其任性而无所饰焉则淡矣”,认为“淡”合乎人无所修饰的自然 本性,自然本性是什么?庄子曰:“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认为自然本性 就是素朴。“素”的本义是白色生绢,“朴”的本义是本色的木材,“淡”以“素朴”为基调,因此它“纯粹而不 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庄子·刻意》)。 庄子“淡然无极”思 的美学意蕴 员源缘 可见,“淡”是洗尽铅华的“朴”美,是不染纤尘的纯美,它远离感官刺激,远离是非功利,不染人间烟 火,给人以洁净之感。庄子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 载也”(《庄子·天地》)。五色五声乃世俗之音,只能绚丽一时,而不能持久品味,正如老子所说“乐与饵, 过客止”(《老子》三十五章),而纯白素净之美,因圣洁而给人以崇高感,这种崇高感源于内在的精神力 量,精神美是恒久的,因此“淡”之美是“淡而不厌”,历久弥醇。 其次,“淡”具有“恬静”之美,并且静中有动。在“淡”所组成的词中,“恬淡”出现的频率最高,共有七 次: 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 之意, 已乱天下矣。(《庄子· 箧》)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