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中国歌舞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或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或是为了适应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前者,如: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在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上,在艺术形式通俗化、民族化上,都做出了有益贡献。后者,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隅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大生产吧》等,都在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的问题上作出了宝贵的尝试。
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
主要作品:《毛毛雨》
《桃花江市美人窝》
《好朋友来了》
《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聂耳 冼星海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冼星海主要作品
《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牺盟大合唱》
《民族解放》
《神圣之战》
《满江红》
《中国狂想曲》
《郭治尔·比戴》
《游击军》
奠基阶段:(1944----1955)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为起点的。那是,一大批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此后,《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又获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进一步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等相继问世。
《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曾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后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6年12月,因处死阎锡山亲信。遭军匪报复。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后被毛泽东评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深入探索阶段:(1956---)是遵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的创作经验的。这批新歌剧大致有三个创作道路。一、紧靠戏曲的创作道路,如:《红珊瑚》、《红霞》;二、基本上坚持《白毛女》的创作道路,如:《洪湖赤卫队》、《江姐》;三、音乐语言及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形式创作手法上又借鉴西洋歌剧经验的创作道路,如:《阿依古丽》等。
十年动乱,新歌剧停止了创作。1976年之后,新歌剧又有了新的突破,如“《伤逝》、《芳草心》《第一百个新娘》等。
中国歌舞剧未来发展
中国歌舞剧从无到有,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新时期下,在文化多元和市场化的形势下,要对中国歌舞剧进行现状的分析审视,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取得更好的发展,让中国歌舞剧能够在世界乐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歌剧有着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加崎岖坎坷的发展道路,从其产生之初至今的大半个世纪以来,除了迎来两次短暂的辉煌之外,始终是磕磕绊绊,温文不火。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品味追求的提升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说,中国的歌剧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急需跳跃和创新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总结中国歌剧的发展规律,研究中国歌剧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更是意义深远。音乐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历史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将以往的成果进行总结加工,以实现让中国歌剧登上更高舞台、早日迎来新高潮的完美愿望。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要主要从中国歌剧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起,用主要代表性作品举例陈述了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出由于创作理念、大众审美取向、市场营销维系等各方面局限所导致的中国歌剧不甚理想的生存现状。我们更要着重注意中国歌剧的民族性特征,包括以民族歌唱的戏剧表演、民族心理的个性体现和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承等三方面为框架的民族属性和创作契合性、演唱本土化、题材女性与历史性为典型民族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从而引出对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优势的思考。即:中西歌剧创作理念的契合优势、民族多元艺术文化的整合优势和大众审美的歌剧市场培育优势。提出了让歌剧进校园、进社区等具体畅想。最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