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工作简况
国家标准
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目的和意义、主要工作过程)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6]60号《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持制定《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号T-606,计划完成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
1.2目的和意义
浸胶芳纶帘子布是橡胶工业用关键的骨架材料,是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等的主要增强材料,浸胶后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条件通常表征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定负荷伸长率、定伸长负荷、干热收缩率、粘合强度等。由浸胶芳纶帘子布作为骨架材料制造的橡胶制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受不同环境考验,因此需要评价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来鉴别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水平;同时,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是橡胶制品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也是关系到产品安全、人身安全及节能环保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外大型企业如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住友、大陆及锦湖等均要求提供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状况,但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此项国家标准,以便更准确的评价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浸胶芳纶帘子布的行业发展和技术提高,提高我国橡胶制品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 按照标准化制修订工作程序,2016年11月起,成立起草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并马上进行资料收集和调研,统计近年来国内各大企业不同品种浸胶芳纶帘子布的产品质量数据,和国内外有代表性客户的供货合同中的技术要求等,为制定标准打下基础。查阅的标准和资料如下:
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 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2942 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 H抽出法
GB/T 3291.1 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部分纤维和纱线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部分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部分纺织品 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 6503 化学纤维 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ASTM D885/D885M轮胎帘布、轮胎帘布纤维和工业长丝纱线制人造有机基纤维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439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p Peel Adhesion of Reinforcing Cords or Fabrics to Rubber Compounds
1.3.2 2016年12月,根据调研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在2017年1月15日召开标准工作会议,建立了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初步草稿。
1.3.3 2017年2月上旬,标准起草小组考察了数家国内大型的帘子布生产企业,针对标准中的技术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各个企业的技术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认真听取了行业内各企业对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的建议,并结合行业内的具体情况,于3月下旬编制形成了本标准的讨论稿。
1.3.4 2017年4月,将本标准的讨论稿提交至2017年全国橡标委浸胶骨架材料分会中期工作会议,与会各位专家讨论了本标准的基本技术内容框架,确定了标准的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等主要内容。
1.3.5 2017年5月,继续完善标准草案,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采集试验数据,汇总分析数据,确立了本标准评价的技术条件指标。
1.3.6 2017年6月,将标准草案进一步细化形成中期审查稿,提交至2017年全国橡标委浸胶骨架材料分会中期工作会议审查。根据中期审查会议专家审查的建议,进一步修改了标准的相关内容,完善了不足,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与依据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的原则
2.1.1 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合理制定标准。
2.1.2 标准要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和产品特性,兼顾下游实际需求。
2.1.3 标准的格式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
2.2本标准的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国内外同行业现状、未来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大力促进行业发展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