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docVIP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教与学的目标 1、把握文本的说明顺序; 2、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 3、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4、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1、把握文本说明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 三、教学和学法的预设 1、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要教法,引入思考与评价; 2、以欣赏和探讨为主要学法,展开讨论与交流。 课前案 一、走近作者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与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中山歧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他倡导“天地一人一神”和谐的设计理念,坚持走设计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在主持设计项目的同时,领导“土人景观”和北京大学研究群体,开展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和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8部,译著4部。著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等。设计作品先后获十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并获中国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颁发的多项荣誉奖。被聘为建设部城市规划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杭州市、青海省、山东省、温州市、大连市等十多个省市政府的高级城市建设顾问。 二、夯实基础 1、读音辨析: 歧( )江 淤( )泥 栈( )桥 栖( )居 茭( )白 苦苡( ) 卓( )有成效 厄( )运 沉淀( ) 掺杂( ) 氛( )围 船坞( ) 抽屉( ) 琥珀( ) 烟囱( ) 袒露( ) 渲( )染 2、字形: 裸露 繁衍 沧桑 稍纵即逝 脚踵 熟视无睹 提炼 障碍 斑驳 3、词意辨析与理解: (1)淹没 湮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 堙没:指埋没,多指抽象事物。 (2)中止 终止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终止:指结束。 (3)震动 振动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内心不能平静。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钟摆的动作就是振动。 (4)内涵 内含 内涵:人的内在涵养。语言所包含的内容。 内含:其中含有、包含(往往是具体的)。 (5)障碍 阻碍 障碍:名词,阻碍通行的东西。 阻碍:动词,阻挡,使不能顺利前进或发展。 (6)繁衍:生物品种数量逐渐增加扩大。 (7)可歌可泣:形容行为英勇,事迹悲壮,使人非常感动。 (8)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非,指责。 (9)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 三、自学课文 (一)阅读课文,搜集有关歧江公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思考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的? 2、标题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课堂案 一、交流课前案学习情况:走近作者、简介歧江公园 二、研读课文: (一)解题: 对这个副标题应该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二)“理解场地” 分为三个标题来说明,每一小标题下为什么又用“挑战”和“解决之道”来分说呢? (三)“理解文化与传统” 1、作者是如何理解文化与传统的? 2、作者的“足下的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四)“理解自然” 作者所说的“野草之美”的内涵是什么? (五)“理解设计” 1、阅读这部分文字,欣赏相关图片,说说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那一部分的设计?理由是什么? 2、如果你参与歧江公园的设计,你觉得自己会有什么更好的提议。可以就整体规划等来说明,也可以就某个局部来说明。 (六)“几点遗憾” 作者写作最后一部分的用意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一、二、三、四部分,四个标题中都有“理解”一词,这起到怎样的作用? 3、你认为歧江公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四、布置作业 课后案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