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鲷无胄虫的描述及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水生生物学报
第 41 卷 第 4 期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Vol. 41, No. 4
2 0 1 7 年 7 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 u l . , 2 0 1 7
doi: 10.7541/2017.111
鲷无胄虫的描述及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
周梓华 蔡 星 丁雪娟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摘要: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 并
扩增了该虫的28S rDNA C1-D2 区部分序列, 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 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
果显示: 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述基本一致, 但交接管基部及末端位置略有不同: 本研究标本的交接管基部
始于支持器的下方、末端于支持器三分叉的中支略伸出, 而Ogawa等的标本交接管基部靠近支持器三叉处、
末端从三叉处延伸并略弯曲; 无胄虫属(Anoplodiscus)为单系起源, 隶属于指环虫目、四钩虫亚目、无胄虫科
(Anoplodiscidae), 无胄虫科是一独立的科, 在分类地位上与四钩虫科(Tetraonchidae)互为姐妹群, 与
Udonellidae科和微沟科(Microbothriidae)的关系较远。
关键词: 鲷无胄虫; 无胄虫科; 28S rDNA; 分类地位
中图分类号: Q95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7)04-0891-05
无胄虫科(Anoplodiscidae Tagliani, 1912)隶属 (1905)重描述了无胄虫属并将其归在Anisocotyli-
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 dae科。Tagliani (1912)在该属的基础上建立了无胄
genea), 目前仅含无胄虫属(Anoplodiscus ) 。无胄虫 虫亚科Anoplodiscinae 。Price (1938)认为Anisoco-
属是由Sonsino (1890) 以采自真鲷(Pagrus major)上 tylidae科名无效, 并将无胄虫属归入微沟虫科 (Mi-
的Anoplodiscus richiardii 为模式种而建立的, 属征 crobothriidae) 。Sproston (1946)又将无胄虫属归于
为: 后吸器盘状, 无几丁质结构; 肠支单管, 具不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