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资料汇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学教案培训资料医学中小学上课资料

方劑學(Formulaology) (二)各論;第03講 第二篇 方劑學各論 ;解表劑;注意事項: 1.解表劑藥物多屬辛散輕揚(精油類成分),不宜久煎。 2.一搬宜溫服,服後避風寒再襲,同時宜禁生冷油膩食物,以免影響藥效與吸收。 3.汗多傷氣損津亡陽,故宜取微汗遍身,汗出病癒即止。 4.表邪未盡又見裡證時,一般仍先解表後治裡,表裡並重者則當表裡雙解。 5.外邪已入裡,或麻疹已透發、瘡瘍已潰、虛證水腫,均不宜使用。;【臨床加減】: 1.外感風寒較輕,頭疼身痛不甚,無須強力發汗者:-桂枝;或+荊芥、蘇葉。 2.肺郁生痰,兼咳痰稀薄,胸悶氣急者(應增強袪痰止咳平喘作用):+蘇子、橘紅。 3.風寒郁熱,發熱惡寒,兼心煩口渴者(應兼清裡熱):+石膏、黃芩。 4.風寒挾濕無汗而頭身重痛舌苔膩白者(增強發汗袪濕作用):+蒼术或白术。 【藥理研究】:具有發汗、解熱、抗炎、止咳平喘、抗病毒、抗低體溫、調整免疫功能等作用。【參考教材P49~50】 【注意事項】: 1.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故體虛、表虛自汗、產婦、失血患者或風熱表證(發熱口渴苔黃脈數),不宜使用。 2.本方有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作用,故有高血壓和心血管之患者應慎用。;【附方】;華蓋散《和劑局方》;1~1~2桂枝湯《傷寒論》 【Cinnamon Twig Decoction、Guizhi Tang】;【方解】:本方被譽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 君藥~桂枝:辛甘溫;解肌發表,外散風寒,溫經通絡,透營達表。 臣藥~芍藥:酸苦涼;益滋陰斂營。 *桂枝-芍藥:相使,散邪斂陰,調肌表之營衛。 佐藥~生姜:辛溫;助君藥解肌散邪,溫胃止嘔。 佐藥~大棗:甘平;益氣和中,滋脾生津。 *生姜-大棗:益脾暢胃,調脾胃之營衛。 佐使藥~炙甘草:甘溫;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甘草:助桂姜扶衛氣(辛甘化陽),助芍棗滋營氣(酸甘化陰)。 【臨床加減】:依病患證狀可以調整方中藥物用量或加味 1.見發熱明顯之衛強証-加重桂枝、生姜用量。 2.衛陽不足見惡寒明顯者-增加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附子。 3.衛氣虛甚見漏汗不止者-加黃耆、白朮。 4.營弱見脈細汗多者-增加芍藥、甘草量。 5.營氣甚虛者-增加芍藥、甘草量後再加當歸。 6.營衛虛弱見身痛,脈沉遲者-加人參。 7.衛虛肺滯,具鼻癢流涕者-加黃耆、防風、蒼耳子、辛夷。 【藥理研究】:具有發汗解熱抗炎鎮痛抑制病毒鎮咳袪痰平喘調節腸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肌血流作用。 【注意事項】: 1、表實無汗或表寒裡熱不汗出而煩躁者,不宜使用。 2、溫病初起,見發熱口渴咽痛脈數,不宜用。 3、中焦濕熱,見舌苔黃膩者,不宜用。 【禁忌】:禁生冷黏膩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食物。 ;; ;【功效】: 解表散寒,溫肺調飲。 【適用證狀】:風寒客表,水飲內停證。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細數。 【主治】:素有內寒飲虛,外感風寒證(外寒內飲)。 【病機】:風寒束肌表,寒飲破肺外溢,肺失宣降,並兼陽弱津乏所引起。素有寒飲之人,屬於陽弱不能布化,津液停聚所致,其脾肺之氣必虛;又外感風寒,皮毛閉塞,肺氣益困,衛陽郁閉,固惡寒發熱,無汗身痛;水飲內迫,肺寒氣逆,故喘咳痰多而稀,肌膚浮腫;舌苔白滑而脈浮,正是外寒內飲之證。 【現代病名】:詳見教材P65臨床應用。 【方解】: 君藥~麻黃、桂枝:發汗解表,除外寒宣肺氣。 臣藥~乾薑、細辛: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 佐藥~芍藥:益陰血而歛津液。 佐藥~五味子:歛肺氣而止咳喘。 *芍藥、五味子用以防辛溫發散,恐耗傷肺氣,溫燥傷津液之佐藥, 佐藥~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結。 佐.使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辛散酸收諸藥。 ;【制方特點】:解表化飲,表裡併治。配伍主以辛溫發散,兼化寒飲,佐制酸收,全方溫通發散不傷氣液。 乾薑溫以化飲,細辛之辛溫散寒,五味子之酸以歛肺,三味合制,凡水寒射肺之咳,用無不驗,是臨床溫肺化飲的常用藥對。 【臨床加減】: 本方為外寒裏飲之重要方劑。 外寒邪表閉重,惡寒無汗者,重用麻黃、桂枝;外寒已解,喘咳未止者,去麻黃、桂枝;寒痰水飲重,胸滿痰多者,重用細辛、半夏;裏飲郁熱,喘而煩躁者,加石膏;郁熱傷津見口渴者,去半夏家瓜樓根;裏飲偏重見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 【方劑對照】:兩者均為風寒束表,故發表藥相同;方名;1~2 辛涼解表劑(Formulae thae Release the Exterie with Pungent-Cool Herbs)(※教材P69~86);1~2~1桑菊飲《溫病條辨》 【Mulberry Leaf and Chrysanthemum Decoction、Sang Ju Yin】 ;【方解】: 君藥~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