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关村:中国PC个人化市场的兴衰史!
中关村:中国PC个人化市场的兴衰史!
2010年08月18日 00:08?泡泡网?【转载】 作者:cnbeta 编辑:郭攀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泡泡网CPU频道8月18日?“不知道他们还能扛多久。”闫骅叹了一口气。在海龙大厦四层,这个中关村最大的攒机商,掐指算着攒机商们最后的日子。从1994年创业到现在,闫骅已经在中关村待了近16年。从去年开始,他已经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越来越多的同行正在离开中关村。
中关村电子卖场
??? 攒机的利润越来越低,市场也在急剧萎缩。笔记本、品牌机、上网本都在蚕食DIY市场。闫骅有三家攒机店时,到了周末每家店都会有100多台的装机量,现在他在各大卖场有五家店,装机量加起来还不到100台。而每攒一台机器现在只能赚到几十元,论斤算起来,还不如卖菜。
“今年上半年很多攒机商开始亏钱,下半年可能亏得更多。”闫骅预计,整个攒机行业进行大洗牌的时间已经到了—就在2010年。
2004年闫海波来到中关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繁荣,攒一台电脑赚500元的生意吸引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淘金客。这年3月,科贸大厦刚刚竣工招 商,这个学建筑的大学生就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盘下一个铺子,从配件到做攒机,开始了自己的创富梦。他盘算着,只要平均一天装一台机器,加上卖配件的利 润,他每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位数。
在大学读书时,闫海波就在网上做起了电脑配件的生意,那时他觉得这真是个赚钱的黄金行当,到了大四,当很多同学开始辛苦找工作时,他已经为自己挣了一辆捷达车。一毕业,闫海波毫不犹豫来到中关村继续自己的事业。
没想到的是,他只赶上了一个时代的尾声。2006年,攒机生意开始急转直下。闫海波明显感觉“一年比一年难做”,尽管他手里开始积累一些企业客户,但这抵消不了个人客户的大量流失。
科贸大厦的柜台显得越来越没有意义。2010年4月,闫海波离开了他奋斗6年的中关村。
曾经攒机是香饽饽 商家陆续涌入
闫骅这样的老中关村人经历过真正的好光景。1994年,虽然多数用户面对高昂的价格只能望机兴叹,但一批喜欢尝新的用户已经开始把个人电脑放入家庭采购名单。这一年,闫骅在一栋三层小楼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这栋小楼就在如今科贸大厦的原址。
1995年被称为中国个人电脑元年,这一年,品牌电脑开始进行价格大战,以联想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价格不断挑战外国品牌的价格底线,把近3万元的 电脑价格降到1万元。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个人电脑意味着什么,但是以大城市职工年平均不到4000元的收入,还是没有消费一台电脑的能力。被称为兼容机的攒 机业务开始出现—装上一块“386”的CPU,一个8MB的内存,一块200MB的硬盘,加上SVGA彩色显示器,足够一个家庭使用,最关键的是,价格只 有一台相同配置的品牌机的1/3。
在这个每年以50%速度增长的领域,DIY逐渐占据了10%的份额。价格从一开始就成了推动中关村崛起的主要力量。全北京甚至更远地方的人都会跑到中关村来买电脑。
最早的一批攒机商扎堆的地方就在现在太平洋数码大厦的对面,那是一排小平房。当时闫骅还不是一名攒机商,而是做电脑配件的分销,他先后代理过不同品牌的主板、显卡和CPU,直到后来成为华硕的北京地区总代理。
那个时候装一台主流机型的机器价格都过万元,一台机器能挣2000到4000元。“我们曾经卖过一个网卡,500块钱成本,零售卖2000多块 钱,利润百分之三百。”闫骅说。而且那时中关村人并不多,竞争远不如现在激烈。1999年,华硕的主板、显卡、光驱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都是第一,闫骅的 公司“思创未来”也达到了一个运营的高峰。
此时市场上配件商的竞争已经开始,每一个细分配件领域,都开始涌现大量的品牌,这些公司认为获取知名度的最有效方式是去报纸打广告。结果,《中 国计算机报》把自己的版面从32块增加到64块,《计算机世界》每期128版,几乎每一家都市报都开辟了PC专版。这些专版的内容从攒机价格到硬件评测, 应有尽有。
媒体报价也使得电脑配件的价格透明化,攒机商的利润一下子从100%降到了10%。不过,没有人在意这些,那是中关村货真价实的黄金时代。
攒机利润持续减少 商家往左还是往右?
2000年,吴修显拿着5000块钱与人合租了一个海龙的小摊位,开始攒机。中关村进入了一个建设高潮,道路两旁的杨树不见了,白颐路(现为中 关村大街)第一次拓宽。1999年5月硅谷电脑城开业,中关村进入了大卖场时代。比起过去的小平房,这里有明亮的购物环境,有冷暖空调,有干净的卫生间, 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随后,太平洋、海龙也加入了新兴卖场的行列,海龙很快成了其中生意最好的地方。
这个时候装机的利润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丰厚,但是市场处于增长期,可以通过扩大销量去赚钱,而那时每攒一台机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