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渠道断面测流技术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U形渠道断面测流技术研究

U形渠道断面测流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摘要:U形渠道已成为国内外输水渠道主要采用的断面形式。我国灌区大量应用的U形渠道是侧墙直线段外倾的非标准U形断面,灌区末级渠道也已基本U形化,无量水设施的U形渠流量量测仍以流速仪断面测流为主要技术手段。但目前明渠测流规范尚没有与之相应的流速仪测流技术标准,灌区对U形渠道测流不得不沿用梯形渠道的流速仪测流方法,造成测流结果误差很大。因此,U形渠道量流速分布规律及测流技术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应用技术理论课题。也是目前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水情信息量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课题在研究U形渠道流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过水断面上横向和竖向流速分布规律,分析U形渠道过水断面流速分布规律及流速等值线关系,研究紊流各流区流速对数分布、指数分布公式中的参数与指数变化规律,提出简单、实用的流速分布公式,建立U形渠道断面测流的流量计算模型,为U形渠道断面测流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明渠水流是对具有自由表面的水流在有限尺度的固体边界约束下流动现象的一种概化。现实中遇到的明渠流动大都是充分发展的紊流边界层流动,其流经的固体边壁均属粗糙床面。自尼古拉兹发现粗糙管水流的流速分布和阻力系数与光滑区的情况不同以来,蔡克士大用同样方法研究了矩形渠道断面,得到了与尼古拉兹试验结果类似的试验规律。许多学者也相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观测和理论研究,但由于明渠紊流结构的复杂性和过水断面、粗糙形式的多变性,即使简单的明渠流动,对其流动的描述目前还不尽完善,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尚未得出公认的结论。主要研究进展有以下方面: 1)光滑床面明渠均匀流对数律流速分布 自1904年Prandtl提出边界层理论后,极大的推动了流体力学的发展。1938年,Kenlegen将平板边界层的研究成果引用到明渠水流,提出了充分发展的明槽均匀紊流时均流速分布可用对数表达式表示以来,不同研究者根据各自的试验数据对公式中的卡门常数和积分常数A进行修改,通过实测数据拟合提出了明渠流动对数律流速分布公式 其中,,A=1/k。为摩阻流速,为运动粘度,k为卡门常数,B为一积分常数。此后许多学者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设,对流速公式中两个常数k、B的取值范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Steffler和Rajaratnam(1985)[2],Nezu和Rodi(1986)[3],M. Salih Kirkgoz(1989)[4],Cardoso和Graf(1989)[5],董曾南和丁元(1989)[6],Tominaga和Nezu(1992)[7],李新宇、董曾南和陈长植(1995)[8],何建京(2003)[9]用激光测速仪对光滑床面和粗糙床面的矩形明渠进行的试验研究,不同学者给出的k和B略有差异: Nezu和Rodi k=0.412±0.011 B=5.29±0.47 Graf k=0.401±0.016 B=5.10±0.96 董曾南等 k=0.376±0.04 B=5.49±0.40 Steffler et al k=0.4 B=5.5 何建京 k=0.346±0.044 B=5.96±1.14 2)用尾流律修正的对数律公式研究 自1956年Coles[18]为解释紊流边界层流动的发展过程提出尾流函数以来,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明渠时均流速分布的研究。Coles提出二维的不可压缩紊流边界层的流速公式可以表示为对数率和尾流率的线性组合,尾流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Coles指出,尾流函数具有在流动区域的边壁区的分离点或分离流与边壁重新接触点的特征,代表大尺度的漩涡结构,是惯性约束的结果。在重新接触点,边壁切应力为零,水流由于惯性的作用而在局部呈纯尾流状态;在重新接触点以后,水流受到边壁的约束,它必须满足在边壁上的无滑移条件和牛顿阻力规律,在流动中还要受到粘滞力的约束;在边界层充分发展以后,如均匀恒定的明渠流动,则只受边壁阻力和粘滞力的约束,不再受惯性的影响,即尾流的作用的消失。 迄今为止,对尾流函数中Π取值的研究虽然已有大量的实验结果,但是其取值范围或计算公式都还没有基本的一致的结论。 王殿常、王兴奎和李丹勋(1998)[19]对对数律和尾流律公式进行了对比认为:对于明渠水流的时均流速分布公式,对数律公式需要由实验确定两个参数k和B,尾流律则需由实验确定三个参数k、B和Π,而Π又没有适当的方法可以预测。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因量测精度、理论床面高度、边壁不平整等因素的影响,统计回归计算的k值变化很大,并不是接近0.4的常数值。且Coles提出的尾流律是用于描述在边界层的发展过程中由边界附近有小扰动时(如在光滑壁面上设小坎而产生分离流及向下游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