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章森林害虫综合治理
第一章森林害虫综合治理 一、森林害虫治理策略 二、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限制和调节森林害虫种群数量的原则和方法 一、森林害虫治理策略 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就是以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通过对该体系的维护与调控借以增强该体系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制衡作用,必要时在不破坏该体系的功能及结构稳定性的前题下引入外部因素削弱害虫的危害,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 二、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 1956年 开始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概念 1959年 Stern等最早提出IPC一词60年代以来,P?W?Geier(1966)和B?P?Beirne(1967)先后提出害虫的管理 1966年 在FAO罗马会议上,提出IPC的概念 1972年 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提出IPM的概念 1975年 我国正式制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生态学原理 森林害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 “害虫”一词是人为定义的 “害虫”是否构成“为害”与其种群数量直接相关 森林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机制 经济学原理 经济为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简称EIL)―是指将会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简称ET)―是指为防止害虫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应进行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国内通常将经济阈值称为“防治指标”。 平衡位置(equilibrium place,简称EP)――是指害虫在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干扰影响时的种群平衡密度。 害虫的几种类型:次要害虫、偶发性害虫、 周期性害虫、主要害虫 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水平下继续存在 害虫综合治理并不要求把害虫全部消灭干净,而只要求害虫的数量不要达到造成经济阈值的水平。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操纵害虫生态系统来治理害虫防治害虫不是只对付害虫,而是要从调节生态系统中的各组分相对数量出发,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来控制害虫的为害。 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防治策略上强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防治方法,而是要各种方法的配合,为主张多战术的战略。实施多战术时,必须使这些战术与自然控制相协调,至少,人工防治不能与自然控制相矛盾。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盘考虑 考虑经济效益,即费用与收益之比;考虑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即收益与危害之比。 三、限制和调节森林害虫种群数量的方法 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杨干透翅蛾 Sesia siningensis (Hsu) (Sphrcia sinigensis Hsu) ?? 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 Takagi ?? 黑松松干蚧 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 ?? 湿地松粉蚧 Oracel1a acuta (Lobdell) Ferris ?? 落叶松种子小蜂 Eurytoma laricis Yano ?? 泰加大树蜂 Urocerus gigas taiganus Beson ?? 大痣小蜂 Megastigmus spp. ?? 柳蝙蛾 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 ?? 强(红脂)大小蠹:1998年在山西发现,原产美洲。现分布于我国山西、河南、河北。 ?? 美国白蛾:1979年在辽宁丹东发现,原产美国。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上海和陕西。 ?? 松突圆蚧:1982年在广东珠海发现,原产日本等国。现分布干广东、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 湿地松粉蚧:1988年在广东台山发现,原产美国。现分布于广东。 ?? 日本松干蚧:1950年在山东青岛发现,现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 双钩异翅长蠢:1988年在广东深圳发现,原产东南亚等国。现分布于云南、广东和海南。? ? 林业技术措施是林木害虫治理中的基本方法。包括营林中的选种、整地、育苗、林地选择、造林、经营管理、采伐、运输、贮藏,及林地改造、人为对林分进行更新以改变生境等,能助于林木生长、减少虫害、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制衡害虫种群数量、抑制害虫为害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该生态体系中害虫的天敌、寄主的抗虫性、食物资源的限制、不适宜的异质信息及与害虫竞争生存资源或空间的其它生物。 人工培殖、引进、利用天敌,有目标地培育和使用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使用有扰乱害虫生活习性的信息物质,及生物制剂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