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工艺技术讲座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丙烯工艺技术讲座幻灯片

生产瓶颈 装置低负荷运行 外购原料质量不稳定 系统工程影响大 设备维护难度大 聚丙烯的发展方向 生产规模要扩大:今年8月份大庆石化30万吨PP投产,今明两年将在抚顺、大连、兰州建成30万吨的大PP,势必对聚丙烯市场有较大的冲击,对中小规模的装置更是新的考验。 PP需求预测表(国内) PP总需求量(万吨) 编制织品的需求量(万吨) 时间(年) 699 356 2005 1260 392 2010 2000 500 2015 产品开发的框架思路图 专用料的开发: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销售是龙头,研究是核心,生产是主体,管理是纽带。各部门即要紧密合作、更要有明确分工。新产品开发路线如下: 信息获取 研究开发 确定开发 目标 工业试产 产品定型 产品改进 信息反馈 应用研究 目 录 聚丙烯工艺概述 装置概况 原料、辅助原料的理化性质、公用工程规格以及产品特点 工艺流程 ?装置能耗情况 生产瓶颈及聚丙烯工艺的发展方向? 聚丙烯工艺概述 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树脂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成功和实现工业化的,其加工方法分为:本体法、溶剂法和气相法 本体法工艺聚合反应在液相丙烯中进行,有釜式反应器(如Exxon、三井、住友)和管式反应器(如Montell、Hoechst、Phillips和Solvay)两类。 溶剂法(浆液法)工艺是丙烯溶解在低碳烷烃溶剂中,反应器有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如Amoco、Montell、Hoechst)、间歇搅拌槽式反应器(如三井)和环管反应器(Solvay)等。 气相法是气相丙烯直接聚合,反应器包括流化床(Ucc和住友);卧式反应器(Amoco/窒素)及立式反应器(如Basf,现在为Tagro )。 液相本体—气相组合工艺是既有液相釜又有气相釜的联合工艺,一般为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两种。 目前世界上约55%装置能力采用本体法,25%采用气相法,其余为溶剂法,溶剂法装置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国外聚丙烯发展史 溶剂法 蒙特卡蒂尼 索而维 蒙埃/三井 三井东压 赫格里斯 第二代 络合型催化剂 1976年 1975年 1973年 1957年 第三代催化剂 釜式反应器 不脱灰 第一代 常规催化剂 第三代 常规催化剂 Hypol工艺 釜式反应器 脱灰脱无规物 气相法 巴斯夫 阿莫科 阿莫科/窒素 联碳/壳牌 第一代催化剂 HY-HS催化剂 立式搅拌反应器 Novelen工艺 1967年 第三代催化剂卧式 搅拌床反应器 第三代催化剂 卧式搅拌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Unipol工艺 1979年 1985年 液相本体法 达特 菲利浦 住友 三井东压 三井、海蒙特 本体—气相法 第三代催化剂 釜式、环管反应器 Spheripol工艺 1983年 1974年 1972年 1964年 1983年 第一代 催化剂 釜式反应器 第二代催化剂 环管反应器 第二代SCC 络合催化剂 第三代SAC催化剂 两釜串联反应器 (加预聚合) Hypol工艺 国内聚丙烯发展史 50年代末开始研发 溶剂法聚合中间实验装置 溶剂法实现工业化 液相本体—气相组合研发成功 液相本体---气相组合工艺正式投入工业化 复旦大学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上海医药设计院 上海石化研发 成功 大连有机合成厂 1965年 1984年 1989年 1970年 1978年 间歇液相本体法实现工业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江苏丹化集团 装置概况 工艺特点 我公司的聚丙烯装置为三井油化工艺技术,采用液相本体—气相组合工艺,反应器为两液一气的釜式反应器,该装置由BPEC公司自行工程设计,中国石化建设集团第十建设公司安装施工。于1997年破土动工,于1999年10月23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本工艺采用了高效催化剂,催化剂具有活性高(70—100万克PP/克Ti)、聚合物等规度高(一般大于95%)的优点,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采用了组合式流程,从节约能耗,提高产品综合性能来看,流程较合理,整个流程排出物较少。 生产能力 本装置按年运转7200小时计,公称生产能力为年产4万吨聚丙烯均聚物本色粒料。本装置由一条生产线组成,能够生产22种牌号,有注塑型9个,薄膜型4个,吹塑型1个,纤维型5个,扁平带3个。 产品牌号如下: 注塑型:J300 J400 J600 J700 J900G J401 J402 J403 薄膜型:F300 F600 F605 F705 吹塑型:B200 纤维型: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