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总结概括.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小儿脑性瘫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樊莉 概述 定义:指由于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伤所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学习困难等。是一种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发病率为1.3%,男多于女。 属中医“五软”、“五迟”、“胎弱”、“胎怯”等范畴。 西医病因病理 主要由围产期和出生前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如母孕期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脑血管疾病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尚有一部分查不到原因。 (二)手足徐动型 患儿静止时常出现缓慢的、蠕动样、无规律、不能自控的,无目的、不协调的动作. 1.高张力型:肌张力增高十分明显,肌张力波动幅度小不自主动作不太明显,常发生在身体的远端。 2.低张力型:肌张力一般较低。因此患儿肌张力高、低之间的波动幅度大,关节活动过度,不自主动作也较突出。 3.舞蹈型:患儿的肌张力一般较低,时而波动的肌张力使患儿不易取得肢体的稳定性,因而似呈舞蹈样动作。 (三)迟缓型(肌张力低下型、软瘫型) 此型患儿肌张力显著降低而呈软瘫状,肌肉松软无力,自主动作。 (四)共济失调型 主要表现为稳定型、协调性差,步态蹒跚,距不良,平衡能力差。 (五)混合型 患儿同时兼有以上某两种类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的表现并存为多见。 西医诊断要点 1. 中枢性运动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视、听、言语、吞咽、感知觉及行为等障碍。 2. 有致中枢神经损伤的各种高危因素。 3.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 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鉴别诊断:脑白质营养不良、婴儿脊髓型肌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综合症、佝偻病等。 脑瘫的早期诊断:(下列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惊跳。 2. 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准。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随意运动很少。 4. 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5.运动发育落后:如3-4月不能俯卧抬头或抬头不稳,4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双手常握拳,不会握住小棒,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6-7月仍不能翻身,独坐片刻。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双腿屈曲不能负重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中医病因病机 先天不足 胎中受邪 生产损伤 脑髓失充 后天失养 肢体失养 病后失调 感受热毒 中医辨证分型 肝肾不足: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或多动秽语,舌红,脉弦或弦细。 脾胃虚弱:四肢痿弱乏力,咀嚼乏力,口开不合,舌伸外出,涎流不禁,面色萎黄,呆滞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消瘦,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 痰瘀阻络: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舌淡紫或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滑。 基本治疗 治法:滋养肝脾肾,健脑益聪,化瘀通络。 选经:以督脉及足阳明经穴为主。 (临床常用:背腧穴、夹脊穴、腹部穴。) 百会---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健脑调神 大椎---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健脑调神 四神聪---健脑益智 主穴 足三里---培补后天,化生气血 悬钟---髓会,益髓补脑,强筋壮骨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络 辨证配穴: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 痰瘀阻络---膈俞、血海、丰隆 对症配穴: 颈部痿软---天柱、 风府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 腰部痿软---命门、腰阳关 语言障碍---通里、廉泉、金津、玉液 操作: 补虚泻实。 其他疗法 头皮针 国际标准化头针: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枕下旁线等交替。 焦顺发头针:运动区、语言区、平衡区、足运感区等交替。 智三针(神庭、本神)。 毫针针刺,电针或手法交替使用。可留针1-4小时。 穴位注射 风池、大椎、肾俞、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穴。 每次选2-3穴,用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穴注入0.5-1ml。日1次。 耳针 皮质下、交感、神门、脑干、肾上腺、心、肝、肾、小肠; 上肢瘫痪加肩、肘、腕;下肢瘫痪加髋、膝、踝; 每次选用2-4穴,针刺或王不留行贴压。 灸法 梅花针 头项背部及瘫痪肌群,以轻中叩为主。 穴位植线 取背俞穴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