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1-6章)一重点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科教研室; ;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由于女性在生殖方面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与男性有别,故有设立专科的必要。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医妇科基础理论,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等疾病的诊断、辨证与防治。 ;中医妇科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发展简史;夏商周时期-重视生殖,慎始终远;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两宋时期;明代时期;专著传世;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三卷,以示对妇女的重视。妇人方中收集了前人的方药数百首。包括有“妇人断产方”。 王焘著《外台秘要》,其中有“妇人方”两卷,共85门,收集480余方。 昝殷《经效产宝》是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包括妇人妊娠至产后诸疾的证候与治法。他提出“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对于妊娠病的治疗,这一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清代专著颇多。明末清初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其学术思想注重肾、肝、脾,认为妇人以精血为主,辨证以脏腑、气血、冲任督带立论,强调七情内伤及房劳伤肾导致妇产科疾病。创制众多方剂,如完带汤、清经散、两地汤、定经汤、生化汤等,配伍简练而实用,流传至今。 吴谦等编写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六卷,是一部较好的医学入门书。;中医妇科的学术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整理出版了《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等校注本,还出版了收录22种中医妇科古籍的《中医妇科名著集成》。 继承、整理全国各地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经验,出版了《王谓川妇科治疗经验》、《刘奉五妇科经???》、《朱小南妇科经验选》、《罗元恺医著选》、《罗元恺论医集》、《哈荔田妇科医话医案》、《百灵妇科》、《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刘云鹏《女科治验》、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等专集。 刘敏如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是一部既具传统性、又具时代性的大型专著,对推动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对“肾主生殖”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的概念,并从临床与实验方面研究其机理。 对产后多虚多瘀的理论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进展。 对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级研究成果。 对崩漏、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生殖道炎症、先兆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等病症的中医药诊疗方法与治疗机理进行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医妇科发展简史(重点);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第一节 外生殖器;第二节 内生殖器官 ; 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 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功能: (1)抵御外邪入侵的关口; (2)排出月经的通道; (3)阴阳交媾的器官; (4)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5)反映五脏六腑精气津液之盛衰。 ;胞宫、子宫、胞脉、胞络; ;胞 脉 隶属于胞宫的血脉。 将阴血下注于胞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胞 络 胞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或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作用。 《素问》:“胞络者,系于肾。” 《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子 门;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第一节 女性各期生理;女性一生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第二节 女性生理特点;月经生理; 月经是女性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因其一般以一个阴历月为一个周期,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称之为“月经”,又称为“月事”、“月汛”、“月水”、“经水”。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条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月经生理;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1.脏腑与月经; ;肝肾的关系;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主中气,具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功。 脾 胃-互为表里 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 心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