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内蒙古私营手工业发展史下.PDFVIP

清代晚期内蒙古私营手工业发展史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晚期内蒙古私营手工业发展史下

SHIHAISHIHAI 史海纵横史海纵横 ZONGHENGZONGHENG 清代晚期内蒙古 私营手工业发展史(下) 赵庆禄 三、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兴手工业的兴起 大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的产生,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手工业发展的 一个重要特点。在国际市场的需要、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东清铁路的修 筑诸因素的刺激下,内蒙古地区有许多家庭手工业脱离农牧业,成为独 立的手工业,有些手工业获得较大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手工业。其 中榨油、面粉、酿造、制革、毛织等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在海拉尔、 赤峰、张家口、归化城、包头等重要城镇上述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归 化、包头地区的皮制、毛织产品,如皮靴、毛毯、毛毡、皮袄、皮裤等 产品大幅度增加,或是就地销售,或是运销外地,营业数额都有较大增 加。这一地区的毛织业发展是比较晚的。据说,同治年间一个姓邢的宁 夏织毯艺人,到包头带徒授艺,传习织毯之法。从此,归化、包头地区 的毛织业开始兴盛。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仅包头城内即有数百名织毯 工人,10 人左右的织毯作坊就有永茂工厂、恒记工厂、平民工厂等 10 余 家,三五人的小作坊更是遍及大街小巷。 19 世纪末,除官办企业外,内蒙古还没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即使在个别采矿部门出现,也因资金短缺、经营管理落后等原因,很 快夭折。当时只是在俄蒙边境城镇有一些俄商经营的手工或半机械化 工场。这些工场一般规模都不大,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进行畜产品加工, 生产出的成品或半成品,有的就地销售,有的运往俄国。俄国商人在 内蒙古投资办厂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内蒙古的封建经济变成资本主义, 他们所关心的是掠夺内蒙古的资源,获取高额的利润,对于内蒙古经 38 SHIHAISHIHAI 史海纵横史海纵横 ZONGHENGZONGHENG 济社会发展并无实质性的助益,反而加速把它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 济的轨道。 20 世纪初,清王朝和一些蒙古王公、官僚、商人等, 在“振兴实业” 的口号下,开始创办具有近代工业意义的新兴手工业,在少数大的手工 工场里采用了机器。喀喇沁王爷贡桑诺尔布在该旗首先创办过一所综合 性工厂,拥有少量机器,主要是手工或半手工劳动,还不能说是近代工厂。 又如,喀喇沁人阜海举办的“木植公司”(资本银为 2 万两)、科尔沁左 翼后旗亲王阿穆尔灵圭的“蒙古实业公司”(资本银为 50 万两)等, 经 营时间都很短,在外国资本的排斥打击以及清朝和北洋政府的捐税政策 压榨下,先后一一倒闭。清王朝还在内蒙古各地“创兴制造”,“推广工 艺”,建立了“工艺局”与“工艺传习所工场”。工艺局是清末的一种官 营或官商合营的工场手工业。1904 年,绥远城将军贻谷为解决满城(今 呼和浩特新城)旗民生计,曾设立工艺局,试用织机纺毛,解决了部分 人的失业问题。多伦厅工艺局资本为 6600 余两,工人 18 名,专门制造 毛毡。热河驻防工艺厂,厂房设备等开办经费为 5000 余两,其中机器、 绒毛、棉纱成本用银 1350 余两,招聘技师 3 名,传授技艺,另招工 30 名,又请教习“讲解工艺各书”。1905 年,归绥(今呼和浩特)道胡孚 宸建立“归绥工艺局”,以织机、染丝为业,教练工徒 50 人,以为推广 工艺之渐。这些工场的产品,除供清朝统治者占有消耗外,一部分作为 商品在市场上推销。“工艺局”实际上是官办手工业作坊,工徒缺乏人 身自由。根据《各种匠徒执事规则》规定,“凡匠徒在场工作,必须整 齐严肃,不准接谈嬉笑。下工时,各依次序,按照体操便步法行走,不 得紊乱。下工后,各归宿舍,亦不得杂聚喧哗”;“匠徒无故不准擅出大门, 如有事外出,应报明情由,经监工处允准后,领公出小牌,到稽查处挂号, 限时缴牌回场,不得逗留游荡”;“匠徒有因事病久假不到场者,应着落 原保查提。倘再逾期不到,即将该匠徒所得津贴,自到场之日起,一律 追缴”,等等。上述官办企业,成为当时内蒙古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 它为以后的机器生产培养了少量的技术工人,也为各地的手工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