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乎经术谭献笔下的骈散之争-东华大学.pdf

文章关乎经术谭献笔下的骈散之争-东华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关乎经术谭献笔下的骈散之争-东华大学

《東華漢學》第16 期;219-252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2 年 12 月 文章關乎經術 ─譚獻筆下的駢散之爭 蔡長林* 【摘要】 本文旨在釐析譚獻對駢散文之態度,以及其態度背後之學術主張。 按論文主駢散不分,實為晚清文章家之主調,亦如論學而主漢宋調合一 般。然不論是論學的漢宋調合抑或者論文的駢散不分,都只是一個籠統 的概念而已。其間之細微變化,還有待從對學者論說的具體分疏中,一 一爬梳。與譚獻在學術上同漢學家爭學統,而另立漢學譜系相對應的 是,譚獻在文章上的駢散不分,亦有與古文家爭文統之意識存焉。雖然 乾嘉前輩在理論上為駢文的獨立性開闢道路,但譚獻在文章的態度上反 而近於古文家,認為文章要有載道之功能。只不過譚獻心中之道,是西 漢經學的大典禮大制作,而不是宋明理學家言心言性之道;譚獻心中之 文,是西漢文章的駢散不分,而不是韓愈以下的散行單體。在他看來, 文章與經術互為表裏,文章之優劣即為學術之優劣。譚氏既以西漢駢散 不分之經術文章為極則,對於後世為文能秉此道者,乃不吝褒美;而於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220 東華漢學.第16期.2012年12月 違反此道者,則屢有微辭。此譚獻論文之大觀,而文章所以關乎經術者 以此。 關鍵詞:譚獻、駢文、散文、文章、經術 文章關乎經術─譚獻筆下的駢散之爭 221 一、前言 對身處在道問學之運極盛時代的晚清士大夫而言,擁有廣博多方的 學術知識,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與今日從事專門學問的我們,存在著 視野上的極大差距。以本文的研究對象譚獻來說,若按照現代學術分類 來分,他的學問至少涵蓋了經學、文學與小學。若再細分的話,則是譚 獻具有經學家的素養,學術史的視野,文字學的專業,目錄板本校勘學 的特長。他是詞家,是詩人,同時也是詞學家、文章家與學術史專家。 擅長者除了眾所周知的詞學批評之外,學術批評與文章批評亦有其獨到 之處。另外,因為撰寫的對象與心境的不同,分別展現在《復堂文集》 與《復堂日記》裏的譚獻文章,既富麗典雅,又婉約清新,亦頗值一觀。 但是,除了譚獻的詞學理論較為世人所關注之外,能指出譚獻的文學成 就與文章批評特色者,就罕見了。至於譚獻在經學史、學術史與小學校 讎之學的成就及其學術意義,就識者寥寥了。鄙意以為,這種對譚獻諸 多學問理解的不對稱情況,除了因為其詞學理論的突出所產生遮蔽效應 之外,也與譚獻的學術批評視野處於非主流地位,不被相關學者所重視 大有關聯。另外,科舉時代結束之後,對文章之學,尤其是對駢文相關 討論的逐漸冷卻,也當是譚獻的文章批評乏人問津的重要原因。當然, 傳統學者兼綜文史的學問素養,經過講究專門的現代學術體系分割之 後,學者倚樹而不見林,自然就很難對自身專業之外的知識產生興趣或 敏感度,而這也是當前學術研究亟待突破的一環。 這篇小文章當然無法涵蓋譚獻學術涉及之範圍,只能就譚獻在經學 與文學立場相通之處,探討譚獻的文章觀念及其對駢散的態度,爬梳蘊 涵於此間的文章與經術相關涉的學術視野及其內容。傳世文獻與先行的 研究顯示,譚獻論文主駢散不分,此在當世似非特殊之論。因為就清代 駢文理論的發展來看,從康乾以來為駢文爭平等,歷經以駢文為正宗的 222 東華漢學.第16期.2012年12月 乾嘉之際,到道咸以後的不分駢散,都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群體的作 為。那麼譚獻論文章主駢散不分的特殊性究竟何在?有何區別於文章學 視野的學術史意義?這必須要從他對文章的態度來談。基本上,立足於 風格或技巧上來為駢散分高下,並非譚獻文章觀念的價值核心,一如譚 獻之論詞主寄托,他強調文章背後要寓載有風雅之思與聖王之道。確切 的說,譚獻重視的是經學興盛時代的大制作大典禮,而不是經宋人演繹 後言心言性的載道之說。進一步來看,譚獻論文,還寓有一層由文章以 觀學術之盛衰的企圖在裏面,盛者漢代經術文章,衰者宋人義理空言。 既然,文章是學術之載體,則在譚獻看來,文章不只是文章,也是學術。 同時,學術之良窳,也要由其載體─即文章之高下覘之。譚獻既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