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听课反思 3.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概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节课例。在教学中田晶老师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获取初步的感性经验,接着通过动手比划,动手测量题提升学生对单位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建立起了一个空间模型,在头脑中就形成毫米与分米的概念。 整节课我感受到了田老师的用心,感受到她的细心,感受到她的耐心,她朴实,到位的教学让学生和听课的我受益匪浅。回顾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
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田老师的课堂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分米概念的引出是在复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巧妙引出的,“一根吸管长1( )”,让学生填适当的单位,发现之前学的单位都用不上,问题的出现为新单位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在毫米概念的引出时也同样如此,让需要成为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田老师让学生在尺子上快速找出1分米,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能很快的找出从0刻度到10厘米处,就是1分米;这时候教师并有得到满足,而是继续追问,你能从不同的地方找出1分米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答案多种多样。田老师让此文转自 学生试画1分米长的线段,同样也是如此,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画法,教师的思维灵活成就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真正的让学生思维活了起来。
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认识分米、毫米是在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会了厘米和米的认识这样一个基础上继续认识的。教学时考虑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田老师在先从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入手,让学生比一比1米、1厘米、10厘米回忆长度单位的表象。通过练习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后,分别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再画出1分米和1毫米长的线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更加真实,更加清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探索出分米和米,毫米和厘??之间的关系并作了清晰的板书。同时,在课的最后环节田老师又用儿歌把学过的四个单位排成四兄弟,学生对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初步印象。
四、概念教学中合理运用估算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教学却处处体现估算意识的培养,从数学课本长度估计到生活中其他物体的估计等等都在有意无意的培养学生[ ]估算意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安排了多次观察直观教具,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分米的认识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 四人小组合作,每组1把1米长的尺子,让小朋友自己通过手中的材料发现米和分米的关系,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毫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为了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先是让同学用笔尖指着1毫米,紧接着就让学生用手捏住硬币感受1毫米。这个流程非常简洁明了,学生对1毫米的认识却非常深刻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当今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体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
六、联系生活,深化表象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开放性,也应注意形式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主动思考,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田老师在学生感知了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后,就设计这样的问题:“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丰富加深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时,问铁钉、床、大米、黄瓜的长度长虽然数字都是2,但单位不同所以表示的长度也有所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件物品,结合给定的数思考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使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这些物体实际长度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1.数一数.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3.2比多少.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3.3第几.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3.5加法.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3.4分与合.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3.6减法.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4.1认识立体图形.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5.1 6和7的认识.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5.2 6和7的加减法.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5.3解决问题.doc
文档评论(0)